活動日期:2019/05/11~
活動地點:一樓咖啡空間
主辦單位:一樓咖啡空間
▌ 活動流程/選文
●流 程:
第一階段|品嚐本次讀書會限定豆款,也是咖啡師針對選文烘焙的「閱讀心得」。
第二階段|企劃專員導讀,選文的討論與分享。
第三階段|針對本次兩款豆子,進行手沖體驗。
第四階段|針對手沖實作與味覺聯覺,進行書寫練習。
●選 文:
1. 《情書遺產》 ◎莉迪亞˙阜蘭著;金文譯
2. 〈他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 林易澄
◎胡淑雯等著《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3. 〈兩個人的軌跡──有點長的後記〉◎小川洋子,《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
4. 〈擺在所有事物隔壁〉 ◎張讓《攔截時間的方法:手記書》。
▌F編導讀
這次讀書會的文本,是從《情書遺產》莉迪亞˙阜蘭作者的另一本書《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開始搜尋。
當我們論及聯覺,一定會使用到最基本的「記憶」能力,必須在過往時間中,不停歇地統合自己的感官,將前與後接收到的訊息,互相比對,才有整合它們或瞬間串接的機會。因此,回憶與初階記錄可以說是感官的基礎,其次才是召喚感官,甚至再現、創造感動的進階技術。
而我們如何認知自己是誰呢?總是會有一個整理的過程,無論是自身內在的整理、外在物件的整理,都會促成記憶與感官的統合。這也就是為什麼蒐尋文本的時候,當我看見一本書名為「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會如此感興趣。失去,在大部分的時候,意味著無可挽回喪失了連接過去斷裂的片段資訊和未來的可能性,但在「清空父母的家」這件事情上,我們卻面對的卻是原先因為倫理而不可抵達的入侵和拆解,而有機會串連起我們原本不被允許、限制下載的全景,推進了整理的邊界。
莉迪亞˙阜蘭在「清空父母的家」中,指出其中一項特別的遺產,是她的父母寫給彼此的情書,因此促成了《情書遺產》這部作品。她的父母雙方皆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從作者露出的情書對話,可以看見經歷劫難後,感情與愛慕與生命經歷交織的限定記憶,這些對話,在莉迪亞過去的家族生活中,卻是被父母封存、噤聲的。另一篇選文〈他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則是選自《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領到當時「無法送達的遺書」的女兒,是白色恐怖年代中的第二代遺族。郭素貞收到這份媽媽終其一生沒有見過的父親的遺書,除了我們可以讀到遺書本身,透過訪談,也可以看見郭素貞回顧自己在沒有音信的這六十年,所建立起的生命質地。
主動/被動,在情書和遺書的對照之下,我們會發現,紀實文學誕生的過程中,包含了三個階段。首先是本於曾經存在的真實文本、真實記錄;其次,透過這個真實存在過的文本,以當下讀者的身分和視角,重建當初文本誕生的世界、環境;最後,回歸到自己的生命,介入與被介入,產生新的文本。
敘述一個大於自己的世界,在想像中,除了技術,還會遭遇到某種資格上的困難。之所以選擇小川洋子〈兩個人的軌跡──有點長的後記〉這篇,是因為即使如小川這樣的文學創作者,她都會有這種無力之感,而她獲得安慰的方式是:「如果說,我的功用就是寫下充斥這個世界的故事,就無須為自己的微不足道而害怕了。因為故事早就存在。」作為兩篇選文的收束,以及書寫練習的前導,即使是「白色恐怖」、「納粹集中營」這樣的歷史背景,或者是屬於我們,只是尚且無以名狀的年代,記錄自身,連結在自己出現以前的歷史,並且交給未來的自己、未來的其他人,固然有它的壯烈感,但當我們省視書寫的需求、表達的需求,那也可以是一種幸福的餘生,面對命運的方法。
為什麼是「幸福的餘生」?這和咖啡師這次對文本的體驗有關……
▌駐館咖啡師陳易揚的烘焙心得:兩種書信●一種餘生
這次咖啡師準備了三款豆子:
集中營的灰暗日子/白色的恨與封閉/餘生的幸福快樂
「我的小波里斯:
天氣很糟,我們只能用鼻子壓著窗戶往外看。我想起在集中營的時候,無論風霜雪雨,都得去參加那沒完沒了的點召,記得那時就只有一個想法……有個蔽身之處……一張床,不要受凍,也不必再挨餓……我的餘生能有這些就夠了。現在這些我都有了,還有一個誰也比不上的人愛著我,我還求什麼呢?
萊辛,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節錄自〈大自然的奇蹟〉◎莉迪亞˙阜蘭著;金文譯《情書遺產》
從選文露出的段落,我們大部分是透過〈愛的良藥〉,也就是莉迪亞將父母情書中的場景重建起來,才能夠想像集中營的生活細節。但令人驚訝的是,了解集中營的生活並不會是讀者唯一的收穫,更重要的是「經歷過這樣的事件」,人會有怎麼樣面對生活的態度和心念。人們相愛的方式會因此改變嗎?會。人們共組家庭的方式會因此改變嗎?會。人的身體素質會因此改變嗎?會。每一個答案都是本於真實的體現交付出來的。
第一支豆子,回應剛離開集中營的兩位年輕人,奇蹟般地相愛。他們透過愛情的滋潤,得以有辦法、有機會回顧對任何其他人都無法提起的,「集中營的日子」那段灰暗的日子,成為兩人結合的原因。即使他們相愛,不可逆的痕跡依然不會離開他們,品嘗這份矛盾的命運,咖啡師用酸澀來表現。
而給郭慶與其配偶的豆子「白色的恨與封閉」,就味覺上來說,傾向要抵達同樣的酸楚,但做得又比「集中營的日子」更為沉重。這並不是說,「集中營」的生活比「遺孀」更為沉重,而是說,在相愛年輕人追述的「集中營」,它持續寄生在兩個身體的共同回憶之中,他們可以和彼此交換,將之蛻化成一段過往的記憶,一個印記,一個深刻的片段,隨著時間的延長,那段記憶實際所佔的比例勢必越來越小(當然某種程度上,傷痛也隨著對於新來的時間的侵蝕而不斷延長),經歷的本體,永遠是集中營的那兩個素為謀面的年輕人。那時他們還不知道,命運將使他們逃離原以為是最後一段的日子,然而又同時將延長、淡化這段日子。然而,「遺孀」的記憶和困惑不解卻是持續累積,逐年層遞,成為一個反覆環繞的封閉迴圈,沒有希望使得它的味道沒有昂揚的空間。
最後是咖啡師準備的第三支豆子,「幸福的餘生」,則是分別獻給兩個家庭的第二代,書寫者和受訪者,他們的女兒。理解與承受,作為揭開謎題的人,此後,她們的餘生,將擁有父母未曾有機會獲得的「幸福」。莉迪亞的父母是相愛的,他們當然也「幸福」,但是,他們經歷了與之矛盾的代價,如今,這份感情中誕下的他們的女兒,從最內部置身事外,她獲得了選擇、整理自己身世意義的權利。郭素貞更是如此,在六十年決定自己的觀點,如今得到就像得到最後一片拼圖,消失父親的記號,在母親消逝之後出現,她的幸福,是她透過自己的選擇,親自抵銷了這封遲到的遺書,本應奪走的時間。
▌書寫練習
這次書寫的時間比往常的五分鐘延長到十分鐘,依然採用仿照自由書寫的方式。我們先用張讓〈擺在所有事物隔壁〉,他在零雨的詩「我們像一樣擺設/(時時刻刻),擺在/所有事物的隔壁」的基底上,添增句子,變成「總是在靜聽、觀察、猜測、想像、分析/和重組,我們像無關緊要的東西/擺在所有事物的隔壁。」提醒所有人,統合過去的認知,但把自己「擺在所有事物隔壁」來書寫今天閱讀和味覺組成的經歷。
●夥伴A
滿懷好奇心情來參加讀書會,為何好奇呢?目前有參加道德經文的讀書會,感覺「鄉村的文化」與「都市的文化」的差異,迂腐與青春的詮釋。咖啡的讀書會選文三篇很悲情,在滿懷高興的心情來參加真是落差蠻大。其中分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頓然跳入「美麗島事件」的時空裡,那時我是高二學生,放學坐公車到中正路牌下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好奇走近看一下就差點被套不法分子抓起來。所以心想故事中的男主人也可能被誤會而抓的。今天的讀書會跟品嘗的咖啡一樣,酸酸苦苦,吞入嘴裡永難忘。期待下次再參與活潑的讀文。
●夥伴B
第一杯咖啡的感覺有點酸澀的感覺,就像人生進入社會的初體驗少女時代的酸澀感。第二杯咖啡所給的感覺是苦澀的,就像是從少女時代已進入中年時代,所面臨人生階段的複雜人生,身體若是出了狀況,所延伸的痛苦及帶給家人的負擔、壓力,所面對的空苦。所以健康是使要注重保養的。
第三杯咖啡則是酸、苦、澀適中,看自己怎樣去體驗人生的覺悟,有了健康人生就是彩色的,沒了健康人生就黑白的,所以結論是幸福或快樂要看個人的覺悟及心態,只要有正面思考、正能量就可給自己快樂和幸福感!
喝咖啡又可體悟人生的看法和想法真的很棒的讀書會。
●夥伴C:帶爸媽一起參加文學咖啡讀書會
我爸媽偷跑啦,每次都是這樣很失控,不過也就因為如此,因為這次他們一起,多了點變數,多了點他人需關照,所以較無法進入文本,進入那些無法想像的黑暗的,與家人或摯愛分別的時光。回頭想想是幸福的,就是因為他們還在身邊,還活者可以去問、去互動,不用從一下的線索去重構,而是,他們就在眼前,在觸手可及的身邊。嗯好像差不多了,十分鐘突然好像有點長,因為在自我書寫的當下,又忍不住要去關注他們。噢像剛剛我爸就問了「想」怎麼寫,呵,唉真的很失控,有時忍不住想生氣,有時抽離一點又覺得可愛,總之,活著真好,活著就好。好了,到點打完收工。
●夥伴D:咖啡:餘生的幸福與快樂
入口微酸、舌尖苦,酸苦味絕後的餘韻是焦糖果香的釋出。留下甘甜在嘴中,微微香草巧克力的甜美在喉間。彷彿在我的晚年的生活,有著盼望的喜悅。接受滿園的香水玫瑰,自由踏入草地花園尋找我的香草與玫瑰結合的芳香。喜樂的生命成長來自於感恩的回報母親所給予的一種甜蜜的愛。心靈深處的喜樂,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滿足,情感視覺的空間拋棄一切煩惱、苦念。
●夥伴E
死亡、遺產、面對死亡的心情、一則則的故事。今天的文本串起我過去的閱讀經驗。平路的《坦露的心》和莉迪亞的《情書遺產》讓我開始審視自己:
對於無法探知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母親的內心和故事,令我焦慮。
我想認識他們再成為這些角色,也就是一個單純的人時,是有著什麼樣的生命樣貌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去發掘,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說。話說回來,他們又為何不願說呢?好擔心這些故事會永遠失落。
●夥伴G
我開始在讀完所有的文本之後,思考著是否應該把櫃子裡放置的所有筆記本通通處理掉,或至少,現在雖然還捨不得,也應該在死之前找機會,藏在沒有人可以發現的地方,以防被別人找到。但這樣恐怕的是,哪一天我突然消失了,就沒有來得及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必須預先設想,有一天這些文字、連續了超過十年的文字,會讓看到的人拼湊出我的樣貌,他們會發現我對很多電影的想法,我對很多情人的想念,和我對很多世界的想像,有很多幼稚的語言,有很多私人的秘密,有很多不知所云的掙扎。如果真的有人發現這些文字,我希望可以是我的女兒。她可以看到在她出生之前,媽媽也有很多不同的面相不是那麼日常。我希望她羨慕我曾經度過的那樣日子,並期待可以超越。我期待她發現自己的媽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和自己的過去。她可以以其為底,長出自己的生命。
●夥伴H
1.愛的良藥:成為對方的全部讓我學習先接受自己進而愛自己,就不大期望期待對方給我內心所欠缺的部份。
2.「一個人總是有一天要死的,請你們不要過分傷心」:讓我學習灑脫的人生
3.這個世界上的確存在能療癒他人的心靈故事:讓我學習,每個人的存在,是要為另一個生命服務用的。
4.三種咖啡豆:我喜歡餘生的幸福快樂,適合我的口感。
●夥伴I
咖啡:可以很專業,可以很上癮;可以很文卿,可以很隨意;可以很靈性,可以很自癒。閱讀呢?喝咖啡、閱讀的當下,不也是感受生活、品嚐人生嗎?
●夥伴J:|咖啡豆|
鋁箔包裝袋中 封閉的灰暗日子
暗藏 不成形的期待
期待 重見天日時
即使粉身碎骨、皮開肉綻
也能有30分鐘
餘生的幸福快樂
●夥伴K
鬧鐘響起,起身盥洗,早晨就這樣開始了。最近的一切都是如此規律卻又不失衡,怎麼說呢?昨晚我們又見面了,已沒有當年的愛恨交織,只剩下片刻的溫存存在於我和你之間。該用什麼姿態面對你呢?你總是讓我困擾。今晨分別讀了一封情書和遺書,我開始羨慕起以前人相愛的方式,認真的愛一個人,為他痴狂,為他旋轉。在當今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我想起林宥嘉的歌詞:「有一個人能去愛多珍貴」只有愛人或被愛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還活著吧。對你,我還是想跟你分享很多事,很多很酷的事,至於一起生活,再想想吧。
●咖啡師
從我有太多的感受開始,雖然很多,但都微弱。或許這是一種信仰,我們信仰去感受去拆解去重組,但會不會我們只在做一件事情:我們在成長,長成我們的樣子。
咖啡好喝嗎?文字很好嗎?我想那不是重點。重點一直都沒變,只是永遠找不到,找不到這世界的重心,四處尋找也是沒用的。因為要停下腳步,看看自己才有機會發現。發現我們是自己的「神」,自己是自己世界的重心,如此去感受才能不盲目的追尋--這是自我拆解的過程吧?
十分鐘很久,總想給世界帶來些什麼,但我也要記得我是什麼?感謝F編,感謝文學和咖啡,感謝大家。還有一分鐘。好久喔!真的不能停嗎?手很痠,但還能忍受,已經有人起來走路了。
●F編
最後剩下十分鐘。
今天很貪心的把四篇文字都放進了兩小時裡。稍早跟咖啡師預約了六到十一月的讀書會時間,我想的是,我預想的未來,像這樣不斷挑選文本,不斷閱讀、分享,如果持續半年、一年,我可以嗎?我想要嗎?這是我能帶給大家,最好的方式嗎?未來還沒有來,在有限的已知中揣想變數,我是那個寫下遺書的父親,我只能想到這裡,我很幸運,我能預設我會陪伴著大家。我能揣測互動,我能一次又一次更正我說的話。於是我不會寫下如今天的選文中,遺書裡,那樣中性的字眼。我會囉哩八唆,一次又一次的覆蓋自己,重複文學咖啡讀書會做過的事和想抵達的地方。這是一個承諾,一個固定的聚會活動,人們來來去去,可我必須在這裡,一直守著我訂下的時間和任務,好讓其他人可以做出相應的安排,前往幸福快樂的餘生。在他們生活的隔壁,我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存在,偷取一點點真實生活的素材,靜聽、觀察、猜測、想像、分析、重組。心懷感謝,做為擺設──做一個有意識凝視你們的它者。
▌攜手相伴咖啡駐館計畫
●每週六_常態營業時段:
六月起,常態營業時間僅每週六13:00-17:00。
營業時間內,低消一杯飲品入場。
●每週二至五_預約時段:
每週二至週五9:00-21:00期間,採預約制度。
共有以下兩種方式可申請使用:
︱方案A:活動合作:免場租、但須低消入場、無最低人數限制。
︱方案B:團體包場:每人低消一杯飲品入場、最低人數十人以上。
欲洽詢方案A、B,敬請私訊「攜手文學咖啡館」臉書。
●文學咖啡讀書會
每月一場,週六_10:00-12:00,擇時公布,預先報名、無低消限制。
「文學咖啡讀書會」的核心目標,是以咖啡體驗工作坊的經驗為基底,在閱讀和寫作的引導過程中,強化文字與咖啡風味的隱喻關係,並且實際上以咖啡味覺的開發對應閱讀的想像,來認識作品。讀書會夥伴在咖啡香中,同時進行文學閱讀與分析的學習歷程,「烘培深淺」呼應文字質地的輕重;「不同的處理法」則呼應一個主題怎麼發展出不同內容。而透過實作調整、找出自己想要的風味,則是把味覺與手沖體驗的連動關係,對應更進一步,書寫和創作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