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風景】臺灣殖民時期及楊逵奮進精神_高雄第一社區大學X高雄文學館

臺灣殖民時期及楊逵奮進精神

講師/紀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0.03.09

  從光緒21年(1895)到民國34年(1945,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國透過台灣總督在台制定「六三法」、「匪徒刑罰令」、「保甲制度」等政策,用以催毀反日民族革命的意念。然而暴力的壓制更勃發反抗意志,蔚成1910年「苗栗事件」、「西來庵事件」大規模的武裝抗議,雖然死傷人數眾多,卻更激起民族尊嚴的爭取意志,抗議活動從武裝抗爭轉向追求「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的解放為目的。

  當時有兩股思潮影響台灣的知識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民族自決運動、蘇俄十月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因而在民國十年(1921,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二十五年, 這群精英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同時也因為這兩股思潮的衝突,導致日後「台灣文化協會」的分裂。

    民國26年(1937)發生七七事變,四年後爆發太平洋戰爭。台灣推行禁漢文、改姓名、整理寺廟,極力想剷除民眾的漢族思想的「皇民化」運動;又成立「皇民奉公會」(1941),將台灣青年送往侵略的戰場。一切反日抵抗活動被迫停止。

    身處禁錮不安時代的台灣作家,他們筆下人物的生活現實、思想環境都箝緊殖民統治的現實,反映民眾生活的痛苦與期待。當時百分之八十的台灣民眾是沒有土地的佃農,楊逵的作品<送報伕>、<鵝媽媽要出嫁>就描寫農民悲慘生活境遇。

  楊逵,原名楊貴,19051018日生於臺南新化鎮。童年深受噍吧年事件大屠殺的影響,萌發民族意識與抗日思想。就讀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期間閱讀日本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俄國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果戈里、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及英法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文學作品,開拓了文學視野。1924年去日本從事各種勞動,並進入日本大學攻讀文學,期間閱讀馬克斯《資本論》及無政府主義的思想著作。

     1927年返臺從事農民運動,先後被捕二次。1934年曾任《臺灣文藝》日文版編輯,1935年創辦《臺灣新文學》,1937年中日戰事爆發,貧病交迫之際,歸農經營「首陽農場」。日本戰敗後,將「首陽農園」改稱「一陽農園」,積極投入社會重建及參與文學活動,1948年創辦戰後第一份文學刊物《臺灣文學叢刊》,並將三0年代作家作品譯成日文,提供當時不識漢字的臺灣人閱讀。1949年,因「和平宣言」遭到國民黨政府逮捕,判至綠島服刑12年。

    刑期屆滿, 即便身心受到極度扭曲屈辱,58歲的楊逵依然是「壓不扁的玫瑰」「關不住的春光」,在台中經營「東海花園」,依然用土地寫詩、用生命寫文學,是一位將學識思想與關懷土地、農民的實踐奮進者。

     1985年三月十二日去世享年80歲。

 

參考資料:

葉石濤著《走向台灣文學》   / 張恒豪<不屈的死魂靈---楊逵集序>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臺灣在地文學作品,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