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風景】課程記錄_時代先行者──賴和_高雄第一社區大學X高雄文學館

 時代先行者──賴和

講師/紀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0.03.23

     5月28日彰化縣政府不僅將其訂為賴和紀念日,並且極力推行閱讀賴和作品以提昇地方文化素養。「賴和是誰?」為何他的作品能作為當代文化精神標竿?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台灣彰化縣人,原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賴和一生行醫濟世都謹記醫學校校長高木友枝的訓示: 「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賴和憐憫貧苦民眾,行醫所得也多用以救濟貧困,因此被民眾尊稱「彰化媽祖」,因為他無私的奉獻精神,死後當地民眾紛傳其墓草可以治百病,甚至在民間故事中還傳出成為城隍的傳說。

    賴和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提攜鼓勵創作人才,楊逵便是其一。賴和1919年到1920年在中國廈門行醫,受到當時白話文運動啟發,回臺後企圖推動屬於台灣的白話文運動,以滲有日語、福佬話和半生不熟北京話的文字書寫來表達主體思想,為日據時期台灣的知識份子立下典範。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賴和還被稱為「台灣的魯迅」。1923年賴和因「治警事件」被捕,次年1月出獄。賴和以「出獄歸家」一詩表述當時情志「莽莽乾坤舉目非, 此生拼與世相違, 誰知到處人爭看, 反似沙場戰勝歸」。1941年12月48歲的賴和再度無故被捕入獄50日,獄中寫下39篇<獄中日記>,流露惦念家人生計的孤寂憂思、憂鬱、猜疑及絕望的情感,因羸弱無法行文時則讀佛書來保持清明,後因病重出獄,一年後,於1943年1月病逝。

    「這個時代為何需要賴和」?臺大教授柯慶明回答:「文學表現的是永恆的人性渴望,其中最重要的,包含了幾項:自由、公平、正義、愛心、關懷。賴和即使在一個殖民地的時代,仍然反映了這樣的精神,這樣並不等於說,他就是一個屬於過去的時代作品,只要是觸動人心的,都永遠是當代的作品。」 

    賴和其人及作品的底蘊精神,是值得我們探求的。在黑暗桎梏的時代,他會點起一亮光,穩住自己,進而成為黑暗躊躇不安的人們前進的一道光。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臺灣在地文學作品,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