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向陽〈霧社〉敘事詩
講師/紀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0.04.06
經由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太陽旗》《賽德克.巴萊─彩虹橋》二部電影的概述,喚起學員當年觀影的記憶,明白賽德克族的祖靈信仰、生死觀點以及文化傳說,從而述說賽德克族的射日、彩虹橋等傳說。
日本殖民臺灣時,對山林資源開發除了使原住民的獵場消失之外,更嚴重侵犯原住民的社會組織、文化信仰,伐木林場是原住民傳說中的祖先發源地,也讓原住民的生存價值無所依恃。不僅是掠奪原住民的生活資源,「理蕃」、「和蕃」政策更是徹底剝離原住民的血脈靈肉。些許的政策施行與剝削的講述,讓學員能深入體會莫那魯道、花崗一郎的文化、靈魂生存的衝突及掙扎。
之後敘述賽德克族壯烈的犧牲過程:霧社的賽德克族在昭和5年(1930)10月27日起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領導,率領八個社約能作戰的壯丁1236人抵抗日軍,總督府動員約五千多人,其中有軍隊、警察、軍伕及親日的原住民,至12月8日止,賽德克族有644人死亡,投降者加上老弱婦孺只剩五百多人被集中在霧社,隔年4月25日又有半數慘遭敵對部落殺害,剩下不到三百人,全數被遷移到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
賽德克族為何決意打一場不勝的戰,目的就是要將靈魂的生存信仰搶回來,能夠昂首勇氣贏回祖靈的認同與歸回祖靈的懷抱。明白這一戰的意義。
聆聽向陽詩人朗讀<霧社>詩作,這一篇是向陽24歲(1979)時寫的長篇敘事詩,當年獲得時報文學獎的優等獎。有了霧社事件的先備知識後,讓學員與詩人向陽起了閱讀的共振廻響。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臺灣在地文學作品,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