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文化協會」
講師/紀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0.04.20
蔣渭水診斷臺灣人患了「知識不良症」,需要服用大量的文化營養方能改善。所以在大正10年(1921)10月17日由蔣渭水發起,林獻堂為首,結合青年學生,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今年2021年適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的百年紀念,在課室播映〈榮耀與寂寥〉這部紀念「台灣文化協會」八十週年的紀錄片,透過情境重現及歷史學者口述的方式,呈現「台灣文化協會」對台灣民眾作文化文明啟蒙的事蹟。
「台灣文化協會」最具影響力的活動是自大正12年中至昭和2年間舉辦的文化演講,一年可達300多場,聽眾達11萬人以上。另外自大正13年起,連續在台中霧峰林家的萊園開辦夏季學校,講習各類科目,並舉辦討論會。「台灣文化協會」還推行「讀報」運動、「白話演劇」,例如「厚生劇團」將文學家作品改編成劇本演出,以破除不良風俗及改變迷信等習性。
總督府認為演講與教授的內容有激發民族意識之虞,因此時常處以中止或解散的處分。
受「台灣文化協會」的民主自由的啟迪,成為農民運動與勞工運動的先河,但此結果也造成昭和2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的遠因。昭和2年文協左傾後退出,另外組成「台灣民眾黨」;分裂之後的「新」文化協會是左傾人士組成,甚至發起拒買原文化協會發行的《台灣民報》運動,另外創辦《大眾時報》,走向不同的路線。
「台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時,身在現今自由民主環境的我們,從中除了感念之外,還可以從中學習思索些什麼呢?我先分享自己的感受與自我期許:生命處於被殖民、被囿限的環境裡,彷彿置身濤江大浪的亂流,驚惶不安、無所適從,然而當時的知識分子憑藉著識見與勇氣,站在浪頭上,以世界潮流為方向,引領著奔竄不安的民眾,往自由民主的方向潛游而行。當時為了設置台灣議會,努力了15年的請願,不疾不徐,堅定意志信念,定靜生慧,風雨飄搖仍穩住舵心,著實令我感佩。
學員分享影片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辯士」的角色,當時知識分子不僅學養豐富,在講述電影故事的同時還不忘將文化的教育目的串入其間,這需要清楚明白的理性,才不會受到民眾熱情、日警恫喝的影響,具備冷靜的定力,令人感動。
另一學員分享社大的台語社也是透過語言的復興運動,再建立自我鄉土的認識與認同,其中也規劃台語「讀劇」活動,如今看來,似乎是「台灣文化協會」精神的一種傳承。
課室裡分享我於2016年在大稻埕尋訪蔣渭水的路線及地景的介紹,提供學員們日後的走讀參考。
◆ 〈尋訪蔣渭水〉的走讀路線
住西悠飯店→臺北圓環天水路45號「臺灣民眾黨」黨址→延平北路一段與南京西路交叉路口「黑美人大酒家」、「大千百貨」、「鄰近228事件現場-天馬茶房」→延平北路二段31號「大安醫院」現址是「義美食品門市」、「臺灣民報總批發價處」→迪化街一段「永樂市場」、霞海城隍廟「大稻埕」老街→往社區營造中心方向西行→西寧北路→貴德街「李臨秋故居」、「千秋街店舖」、「李春生紀念教堂」、「陳天來故居」→歸綏街303巷「大稻埕辜宅鹽館」→涼州街與延平北路二段路口天橋「臺北最老的天橋」→涼州街走到底就到錦西街交會處「蔣渭水紀念碑」→錦西街與寧夏路交會處「大同分局」(對面是家樂福)→寧夏路59號靜修女中「臺灣文化協會」地點→西悠飯店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臺灣在地文學作品,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