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理和與他的書齋
講師/記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0.04.27
臺灣第一間由民間出資規劃的文學紀念館位在美濃,紀念的文學家就是鍾理和先生。鍾肇政書寫的作品《原鄉人》即是描寫鍾理和的人生故事,這部書還以電影的方式呈現,讓閱聽者進入視覺空間領會他的短暫人生。林生祥〈大地書房──山歌 文學 鍾理和〉音樂創作作品,就是以鍾理和的人生故事、創作作品為靈魂,詞曲創作人便是以閱聽者的角色,將閱讀後的感受以詞曲創作加以回應。鍾理和這位文學家的創作精神是什麼?今日又該以怎樣的角度來閱讀呢?這是要認識鍾理和這位作家最起初的叩問。
鍾理和祖籍廣東梅縣,日治時期大正4年(民國4年)出生於屏東高樹鄉廣興村,卒於民國49年,享年46。十八歲時因為與鍾台妹相戀,觸犯「同姓不婚」的禁忌,於是他遠走滿州,過二年返家,再偕鍾台妹奔走他鄉,走避蜚長流短的咒罵,在大陸待了八年,於抗戰勝利後2年才携家回台。民國36年罹患肺疾,進入松山療養院長期醫治療養,住院三年,鑿掉7根肋骨,動過胸腔手術之後,退院回家。治病養病使田產變賣殆盡,病後無法正常工作活動,絕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在家養病,家計全落在妻子鍾台妹身上。他一生貧病交迫,將生命的精華投注於文學,至死仍不放棄寫作,鍾理和曾沉痛的說:「我在一個人生涯中最為有用的少壯之年,便罹此疾,空讓大好時光虛擲,自思此生已無多大希望,今後倘能當名小卒,吶喊吶喊為文壇添點熱鬧,於願足矣!」民國49年,以46歲的壯年,舊疾復發,躺在床上修訂中篇小說〈雨〉時,忽然喀血而死。文友陳火泉稱他是 「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作家葉石濤說:「他的生平猶如一闋令人眩暈懾服的交響樂;那是一首人性勝利的凱歌—一個孤獨的人,在狂風怒雨的滂沱傾瀉中與崎嶇坎坷的宿命搏鬥,終於獲得了堅定的信念、和平鎮靜的靈魂。」沒錯,面對坎坷的困蹇,肉體生命會被催殘折毀,但是靈魂仍是烱然挺立,創作的信念更加堅定,靈魂是和平鎮靜的,生命的最後一口氣,仍在創作,這就是鍾理和先生留給讀者感懷敬仰的精神。鍾理和的生命理念帶來一個生命的扣問──「面對生命,讓我堅持不移的會是什麼?」
再耹聽林生祥〈大地書房──山歌 文學 鍾理和〉的音樂創作裡「山歌一唱鍾理和」、「細妹細妹跈厓來」、「過來救厓」三首描寫鍾理和與鍾台妹情感生活的曲子。在音樂聲中,給予沉澱的時間。
接著,朗讀鍾理和散文〈我的書齋〉,帶著學員細讀此文。讀畢,請學員們發表想法,發覺學員著重在文章描寫的自然之美,無法領會此文精神。我問學員:「如果鍾理和有一個舒適的書房,他還會選在木瓜樹蔭下寫作嗎?」
〈我的書齋〉之所以精彩,在於文中的「發現」二字,這是一個大轉圜。他依舊困頓,依舊沒有書房,依舊一貧如洗,然而就在鍾理和發現「美」之後起了心理上的變化,他在美裡受到美的療癒,胸臆、視界變得無限開闊,即使之後颱風摧折了木瓜樹,鍾理和非但不喪氣,反倒在近庭院處栽種木瓜苗,交給歲月成林,是那般充容自適。鍾理和從發現美,被美療癒,進而創造美的歷程在〈我的書齋〉明白清朗地展現於讀者眼前。
課程結束前,邀請學員也許在生活中也能發現美,期盼下週上課分享。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臺灣在地文學作品,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