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從文自傳》、《湘行集》談沈從文學養啟蒙
講師/記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1.04.12
問及沈從文的作品,會馬上想到小說《邊城》、描寫湘西風俗人情的散文;問及為他感到扼腕可惜的事也莫過於成為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
在主題講述前先以《沈從文家書》說起,《沈從文家書》是1930~1966年沈從文與妻子張兆和書信結集的作品,書信裡提及朱光潛、胡適、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這些民國文人,他們是與沈從文交好共事的朋友,喚起學員既有記憶,明白沈從文所處的人文環境與政治環境。
對於僅有小學四年級學歷的沈從文何以能躋身北大、清華、青島等名校為教授?他的作品為何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喜愛?他又是如何能身處亂世而從容靜定?如何將心中一方桃源淨土寫就傳世作品?他的生命定力、察鑑世情的眼界是從何而來?
也許可以從閱讀《沈從文自傳》開始探尋解惑。
《沈從文自傳》是描寫他自1902年出生至1922年離開家鄉前往北平這二十年的成長歲月。沈從文他說寫這本書的動機是想讓別人明白他,同時讓自己自覺自省。所以閱讀沈從文30歲為自己寫的《沈從文自傳》可以一探他的學養啟蒙。
一、 早慧、大自然的啟蒙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在湖南省西北山鄉鳳凰縣出生,是一個保持淳樸習慣,遵守古禮風俗的地方。沈家原是軍人世家,一行九個兄弟姐妹中,沈從文排行第四,自幼受母親教育影響,認字、識藥名、決斷氣度的特性多緣於母親。他說,他在困境是不氣餒,在順境時不驕傲,是父親給他的精神上的影響。
沈從文說他「不安於當前事務,卻傾心於現世光色,對於一切成例與觀念十分懷疑,卻常常為人生遠景而凝眸,這份性格的形成,當溯源於私塾的逃學習慣。」6歲上私塾教育起,他逃學說謊,直至13歲,然而,他的所有感官浸在大自然裡探索觸發,游泳釣魚、聞嗅屍體死蛇的氣味、耹聽各色行業互動人情。沈從文《湘行集》說「我倘若還有什麼成就,我常想,教給我思索人生,教給我體念人生,教給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個人,卻實實在在是這一條河。」可見大自然對沈從文的影響甚深。
二、人性的啟蒙
13歲的沈從文參加武備補充訓練,體弱的他體會到同學相助的情誼;欣賞老戰兵滕師傅做人最美、技能最多,十分可愛的人性。14歲,母親讓他以補充兵名義,與楊姓軍官到辰州駐防,到故鄉外學習生存。
部隊在辰州、懷化鎮進行「清鄉」的日子裡,生命如螻蟻卑賤,一年四個月除了登錄「殺人」人數外,似乎無事可作。白天,他燜狗肉,在廚子辦菜中領受生活興味,吃蒸鵝喝家釀燒酒,上山採藥摘花,尋山果,用竹做豎笛,晚上砍魚罩魚,捉野狸黃鼠狼,到融鐵工廠拉風箱。晚上,照例坐在拷打刑求的現場,將鄉民被拷打而胡亂招出的口供記錄在公文紙上。經歷這些,沈從文說「從那裡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我看了些平常人沒看過的蠢事,聽了些平常人不聽過的喊聲,且嗅了些平常人不嗅過的氣味;使我對於城市中人在狹窄庸懦的生活裡產生的作人善惡觀念,不能引起多少興味,一到城市中來生活,弄得憂鬱強悍不像一個『人』的感情了。」
三、現代科技文明的啟蒙
一位姓文的秘書官告訴沈從文說:,「你聰明,你應當學好的,世界上有好多好事情可學!」沈從文說他「為他作狼嚎,作老虎吼,且告訴他野豬腳跡同山羊腳跡的分別,我可從他那裡知道火車叫的聲音,輪船叫的聲音以及電燈電話的樣子。我告他的是一個被殺的頭如何沈重,那些開膛取膽的手續應當如何把刀在腹部斜勒,如何從背後踢那麼一腳,他卻告訴我美國兵英國兵穿的衣服,且告我魚雷艇是什麼,輕氣球是什麼。」他們還一起訂閱《申報》。滿口粗話的少年沈從文眼光向世界延展,好奇心再次向文明科學啟動。
四、文學作品的啟蒙
在家鄉的舅父做了警察所長,沈從文就作了那小小警察所的辦事員。舅父與另一親戚每天做詩,沈從文學會了看詩,替他們抄詩。因為盼望所抄的詩被人嘉獎,就開始學寫小楷字。當時那親戚家中有兩大箱商務印行的說部叢書,沈從文喜歡迭更司的《冰雪奇緣》、《滑稽外史》《賊史》這三部書。他說:「我喜歡這種書,因為他告給我的正是我所要明白的。他不如別的書說道理,他只記下一些現象。卽或他說的還是一些很陳腐的道理,但他卻有本領把道理包含在現象中。」沈從文明白自己就是「不想明白道理卻永遠為現象所傾心的人」。
五、歷史之美的啟蒙
從川東回湘西後,沈從文的繕寫能力受肯定,在治軍有方、名譽極佳的統領官身邊做書記。工作地點在高山高處單獨的新房子裡,這房子放了四五個大楠木櫥櫃,大櫥裡約有百來軸自宋及明清的舊畫,與幾十件銅器及骨磁,還有十來箱書籍,一大批碑帖,一部四部叢刊。這是沈從文的生命另一啟蒙轉機,他靜靜翻讀,歷史各時代的光輝展現眼前,這獨處工作的機會讓歷史文物之美走入了沈從文的生命。
六、「五四精神」的啟蒙
沈從文調至新報館作校正工作,認識了深受「五四運動」影響的印刷工頭,他介紹一些新書給沈從文。沈從文知道有一群人正為這片土地和人努力著,為目前社會檢討與批評又幻想著一個未來社會的標準與輪廓。沈從文為這些書所傳播新的人生智慧光輝而傾心。
在這些啟蒙歷程會蘊育出怎樣的性情呢?
沈從文在《沈從文自傳》自剖自己的性情:「我看一切,卻並不把那個社會價值摻加進去,估定我的愛憎。我不願意向價錢上的多少來為百物做一個好壞評批評,卻願意考查他在我官覺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遠不厭倦的「看」一切。宇宙萬彙在動作中,在靜止中,我皆能抓定它的最美麗的最調和的風度,但我的愛好卻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類生活相聯結時的美惡,另外一句話說來,就是我不太能領會倫理之美。接近人生時我永遠是個藝術家的感情,卻絕不是所謂道德君子的感情」。
對於生活的態度及追求,沈從文也自有自處之道:「我們雖在收入最少卑微的位置上作事,卻生活得十分健康,有時即或胡鬧,把所有點點錢完全花到一些最可笑事情方面去,生活也仍然是健康的。我們不大關心錢的用處,為了是我們正在生活,有許多生活本來只需我們用身心去接近,去經驗,卻不必用一筆錢或一本書來做居間介紹。我們各人都知道行將有一個機會要來的,機會來時我們會改造自己變更自己的,會盡我們的一分氣力去好好做一個人的。應死的倒下,腐了爛了,讓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憂樂活下去」。
沈從文的學養啟蒙是一段自學的成長過程,二十歲的沈從文已有一份厚實的底蘊,但他還要向新地方出發,去一個讓他耳目一新的世界,於是他離開湘西到北京,開始學習另外的人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