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經典文學】課程記錄_續談沈從文_高雄第一社區大學X高雄文學館

續談沈從文

講師/記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1.04.19 


        簡述上週沈從文年少的學養啟蒙歷程之後,播放YOUTUBE大師系列介紹沈從文的影片,這影片介紹沈從文20歲離開湘西至北京開始至大師離世為止的人生風景,適可作為沈從文自述的《沈從文自傳》的延續。

  20歲的沈從文到北京展開異於湘西的生涯旅程,他受到五四運動精神的啟蒙,決心從事文學改革。初到北京,喜愛瀏覽觀察古城的文化、文物,為日後他近三十年在歷史博物館的文物考古工作結下了遠緣,此後以賣文為生,靠著文學信仰過日子,撰文不輟的日子累積了沈從文的寫作能力,同時也相繼結交許多文友,胡適、郁達夫、徐志摩、陳西瀅等人都成了他的摯友。民國十八年(1929)出任中國公學講師,結識夫人張兆和;民國十九年(1930)任武漢大學教授、民國二十年(1931)任教青島大學、民國二十三年(1934)任教北京大學教授「小說習作」,此時沈從文的創作已獨具風格,作品豐沛。抗戰軍興,沈從文任教西南聯大,抗戰勝利後,回北京,仍任北京大學教授,然而,郭沫若的評論讓沈從文被劃為「反動作家」而被迫辭去教職,受到不堪的精神侮辱,自殺未遂後雖然親友相伴,仍感受孤寂。接著被編入「土地改革隊」(1951)去四川考察(思想改造),其間沈從文也想提筆書寫「寫些四川土改的事情,為祖國服務」,但是正如他的信件說:「如果以信仰代替思考,在他是不容易扭轉,過不多久,即未被迫擱筆,亦終得把筆擱下。」沈從文終究仍未能寫下「為祖國服務」的作品。1953年他又接到開明書店的公函告知銷毀開明版紙型及全部庫存作品,這又是一次矛盾的打擊。


  「生命之火並未在淚水中熄滅,沈從文開始了又一種默默的跋涉」,沈從文被安排到歷史博物館工作,耐苦耐寒、單純專注的身影仍是那來自湘西年少的沈從文。喜歡現象、人物人情生活的沈從文有了寄託,他說:「這些罈罈罐罐不僅連結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敏感細膩的沈從文感知文物穿越時空的氣息。即便考古研究成果斐然,文學創作仍是他的最愛,他形容自己是「跛者不忘履」,創作是他無法實現的夢。


        1963年62歲的沈從文多病,卻在短短五個月選出兩百多幅圖片配上二十萬的說明文字,於1964年4月底審訂完成,但書沒有按時出版,因為「文化革命」來了。1966年沈從文被迫打掃天安門左側歷史博物館的女厠所半年多,1969年被下放湖北咸寧鄉下的「五七幹校」趕牛趕豬,看守菜園,他仍然憑記憶在構思修正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書稿,他從文獻、文物、形象三面向研究,他為此努力了十七年,這書稿終於1981年的秋天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全書共25萬言。在寂靜的文物裡,沈從文看到的仍是人的活躍的生命。


  在他離世之前,沈從文的文學作品又再次受肯定,1988年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然而,他卻於五月離世,未能在十一月獲得此殊榮。


        命運之神眷顧沈從文嗎?是幸?抑是不幸?


  沈從文離開文壇多年,有一回到濟南看文物時,已不被人認識,他說:「正因為他們不知道我是做什麼的,我才知道我是做什麼的」。也許,桂冠的加冕僅是浮生千語的一言,對於生命長河的驀然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晴。

        略識沈從文的生平後,共讀范誠〈沈從文:一輩子都在「寫字」〉一文,更明白沈從文說自己「耐煩」的堅持特質。

  最後,以作家陳幸蕙作詞、陳志遠作曲〈浮生千山路〉懷想這位文學長河裡的抒情詩人。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從2021年的臺灣在地文學作品到2022年進到經典文學系列,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