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城堡》另一解&略談威廉.福克納生平
講師/記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1.10.04
《城堡》中的K的經歷總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迷宮」、「藏寶圖」,前方有個企盼目標,在不可知的路程中,充滿不可預知的阻攔及挑戰,有時還得退回原處,連再出發也得再花上不小的力量,不論過程中費了多少力氣,不論原本初心是否依然,遠方的目標仍然盤旋心中,無法散去。如果將人生與之比擬,我們何嘗不是走在其中……
由於我活動設計沒有說明清楚,因此學員無法從〈迷宮〉的活動體會《城堡》小說的情境,只能以說明讓學員明白此活動的用意。
以往提供了三種閱讀的方式,其一是作者談自身創作,其二是自己經歷與文本的共振,其三是文評專論的閱讀。今日再提出另一方式,就是透過作家的哲思理念去閱讀文本。
尼采是卡夫卡極為喜愛的哲學家,試從尼采的思想來一窺卡夫卡小說,也是為卡夫卡小說的多義象徵意涵再提供一說。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提到「末等人」的行為思想是不知愛、不知創造、不知渴望,大地變小,自以為發現幸福,以愛鄰人作為依賴溫暖的需要,小心翼翼生活著,只想舒服地生活著,工作只是消遣,只允許同感的人的存在,是抱守著僵死的觀念及固化價值體系的人,尼采說他們是「末等人」。尼采說「人」是「超人」的橋樑,具有覺知及主動改變的行為,輕蔑舊的價值觀,有尋求更好的我的信念,並有想成就「超人」的意志,然而這條打破僵死價值的路是孤獨無助充滿艱辛的,如同「走繩索人」,隨時都有「心魔」的阻攔。
〈變形記〉的格林高爾需要變成甲蟲,他才能脫離人的制度結構,從既定的結構軌道脫離,然而,他內心仍環繞著過往,可見舊觀念固著之深。《城堡》的K走過一座橋走進一個被雪封住的城鎮,遠方的城堡被雪霧罩籠著,城鎮的居民如同尼采寫的「末等人」,K是搖撼他們固著僵死價值的異地人,然而,K也在追索過程裡迷失了自己,從想確認「土地測量員」的目的,變成了想成為這城鎮的「居民」,這何嘗不是再次呼應尼采的「走繩索人」命運呢?
如果經由閱讀經典回應自我生命,也許我們可以思索自己有哪些「我應該」構築的價值觀,如何轉變成「我要」、「我願意」的觀點,轉化我們的生命動能。
學員們又提出另一解……「創傷自療」,學員說〈變形記〉的甲蟲是卡夫卡將對父親的傷痛轉化變形的,另一學員說《城堡》裡的城堡也是卡夫卡描述父親的形象,卡夫卡所有企圖接近的努力都是徒勞罷了!確實,有些創傷是難以平復,如果從這個角度讀卡夫卡的作品,也許也教會我們這群讀者……「釋懷放下」的重要,糾結於過去創傷,也許只會得到「徒勞」的回報。
第二堂課開始進入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生平簡介,談及的內容略記錄於下:
● 威廉.福克納與曾祖父的關係/家鄉牛津鎮
● 威廉.福克納的閱讀及寫作的養成
● 威廉.福克納的個性…隨時隨處寫作/拒絕總統的邀約
● 舍伍德.安德森對威廉.福克納、海明威的創作影響
● 威廉.福克納的婚姻生活、好萊塢編劇生活
● 威廉.福克納對黑人制度改革的態度
本週先以口述的方式簡介威廉.福克納,下週再播映紀錄片與閱讀短篇小說及認識「意識流」的創作手法。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從2021年的臺灣在地文學作品到2022年進到經典文學系列,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