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識錢鍾書
課程時間:112.04.25
講師/記錄:邱瓊慧
在等學員陸續進教室的時間,因淑玲欲借《百年孤寂》,起了閒說的話頭,談及近日看的陸劇《去有風的地方》,這本名著也現身劇中,話頭起了就止不住,連說著此劇讓人深思的內涵,包括死亡與思念、創新與保守、變與不變(社區營造)、取捨與平衡等,又與學員們分享了自己信仰歷程及價值觀的轉變,為的是強調靈命照顧,建樹自身的生命價值信仰的重要性,雖然佔用了許多時間,仍為共讀的主題留下小小的伏筆───作家在亂敗時局裡仍能靜定挺立,是怎樣的靈性修為呢?
先帶讀錢鍾書的散文作品<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他將密爾頓《失樂園》、但丁《地獄篇》、西方民間傳說《魔鬼》、歌德《浮士德》、柯律治《魔鬼有所思》、騷賽《魔鬼閑行》《末日審判》、勒薩日《跛魔》、笛福《魔鬼政治史》、《舊約全書》、魏阿《魔鬼威靈記》等西方著作言及魔鬼的形象、言行、活動領域全都融入文字裡,使這位夜訪的魔鬼活現讀者眼前,一篇散文就可窺見錢鍾書博通西方之學的才華。
魔鬼與錢鍾書的夜談話題是多面的:魔鬼的誘惑與試探、自傳與他傳、引文與抄襲、虛蛇應酬的言語、驕傲與謙遜的虛榮、戰事的挑釁、靈魂的墜落等,這些嚴肅的話題,錢鍾書以幽默諷刺的筆調,四兩撥千斤地挑到讀者眼前,讀者嘴角是笑著的,卻重重捧接著文字抛進心思的真實現狀。這篇散文的幽默諷刺敘述風格與錢鍾書長篇小說《圍城》是相同的,也作為共讀《圍城》的舖墊。
散文讀畢,以一部紀錄片進入錢鍾書的生命歷程。今再參酌網路文章,以編年方式羅列其經歷: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是古文學家錢基博之子。
1929年,錢鍾書考上清華大學,數學只考得15分,當時的校長羅家倫破格錄取。當時任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系主任的馮友蘭曾說,錢鍾書「不但英文好,中文也好,就連哲學也有特殊的見地,真是天才。」1933年夏,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獲文學學士,赴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5年與楊絳結婚,後考取第三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資格,名列榜首,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其間女兒錢瑗出生。1937年獲得文學學士(BLitt)學位(該學位名稱已被牛津校方更為「文學碩士」M. Litt.),隨後赴巴黎大學從事一年的研究。他曉暢多種外文,包括英、法、德語、拉丁文、義大利文等。
1938年9月回國,經香港上岸,轉去西南聯大任教授。1939年到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教書,錢鍾書留居藍田兩年,寫了《談藝錄》的一半。1941年暑假,錢鍾書去上海探親,再也沒有回藍田,此後在西南聯大(錢鍾書在小說《圍城》生動地再現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狀態與心態,與他在西南聯大的經歷是有關係的)、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暨南大學任教,其間續寫了《談藝錄》的後一半,此書於1942年完稿。1949年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後獲評爲一級教授。
1950年到1953年,錢鍾書擔任《毛澤東選集》1-3卷英譯委員會委員,花費了大量精力翻譯毛澤東著作,幾乎沒有發表文章。
1957年,錢鍾書的《宋詩選注》出版。1960年,錢鍾書又參加了毛澤東詩詞英譯本的定稿工作。
1969年11月,下放至河南羅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五七幹校」,不久,隨「五七幹校」遷至淮河邊上的河南息縣東嶽。1970年7月,楊絳也來幹校。在「五七幹校」,錢鍾書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在清查「5.16」運動中被逼自殺。
1972年3月回京,開始寫作《管錐編》,是文革中期,當時無家可歸,住在文學所的一間小辦公室裡。據《談藝錄》、《管錐編》責任編輯周振甫記載,錢當時的書桌既是飯桌,晚上還要當床。1979年完成學術代表作《管錐編》,是集數十年功力的學術鉅著,尤其對比較文學有所貢獻。
1978年赴義大利出席第26屆歐洲漢學會議。1979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美國訪問。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1994年因病住院,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病逝於北京醫院,享壽88歲。錢鍾書臨終遺言:「遺體只要兩三個親友送送,不舉行任何儀式,懇辭花籃花圈,不留骨灰。」(參自網路文章)
面對政治動盪、派系成見、文革榮辱、離別疾病死亡種種挑戰,錢鍾書伏案振筆,以靜穆面對喧囂,在政局世俗濤浪擺盪下,他仍駕著一葉扁舟,行行在文史哲的瀚海,充容且自在,用淵博與睿智來面對外境的詭譎變化。
柯靈曾在《墨磨人》序言寫了這段文字「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際遇萬千。象牙塔,十字街,青雲路,地獄門,相隔一層紙。我最嚮往這樣的境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清湛似水,不動如山,什麼疾風驟雨,嬉笑怒罵,桂冠榮名,一例處之泰然。」
柯靈說錢鍾書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