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經典文學】課程記錄_舒乙對老舍先生的回憶_高雄第一社區大學X高雄文學館

舒乙對老舍先生的回憶

講師/記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1.05.17


        本週看了一部關於老舍先生的紀錄片,影片裡常出現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及女兒舒濟談著他們記憶裡的父親。老舍先生過世後,舒乙閱讀父親畢生創作的心血,從此,舒乙不再以「父親」稱呼老舍,而改以「先生」稱呼自己的父親,以示對老舍的尊敬之意,並且舒乙也放下自己的專業,改以研究老舍的作品為業,老舍畢生的創作作品成了舒乙與父親老舍的精神連結。

  本文就以舒乙回憶父親作為紀錄片的補充。

        舒乙回憶起在重慶時父親「每天起得早,起來就到操場的草地上打太極拳,打完太極拳後回家吃早飯,吃完早飯便開始研墨。一間斗室,書桌放在西邊的窗前,他站在桌旁研墨、構思、抽烟,絕對不講話,從清早起床到研墨是絕對不講話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一千字的思考上,然後就坐下來寫整整一個上午。那時我們都很小,他不管自己叫作家,總習慣叫自己『寫家』,我的印象很深刻:『父親是寫家,每天都要寫』。」這段安靜無語的父親身影的描寫,讓我們看見老舍即使用腦過度營養不良,常喊頭昏又患瘧疾,但是,這蒼白背駝的身子在國勢艱難動盪、人心惶惑不安的環境,仍是堅毅自律表現不可撼動的創作態度與精神。

  文學評論家秦懷冰先生〈文學星座中,最特立獨行的那一顆星〉一文稱讚老舍作品風格鮮明獨特,探其原由,他說「首先,他的語言非常鮮活,正宗北京話中又帶有胡同廝混的鄉土腔,令人一讀之下即難以忘懷。其次,他筆下的人物形象生動,往往只消寥寥幾個場景或動作,即令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如此寫實獨特風格又是如何產生的?

  舒乙又說及老舍的寫作,他說:「父親寫作有一個特點,愛真實的地點,有具體的地點描寫,環境描寫,風景描寫,在他的著作中,北京真實的地名出現了二百四十個,出現最多的是北海,其次是小羊圈。……小羊圈是老舍先生的誕生地,他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少年,……父親在英國倫敦和山東濟南時,還曾寄錢請人僱北京的老年人隨便講些什麼記下來以搜集素材。至於日本佔領下北平生活中的細節,則是來自母親的敘述……」明白老舍對其作品的相關素材的搜羅是竭盡心力的,然後再透過他的形象思維塑造出作品的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

  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發現溺於太平湖,文學巨擘殞落是時代的哀歌,身為老舍之子的舒乙寫到「父親在《四世同堂》裏寫到了祁天佑之死,……他的死法和父親的死法是驚人的一模一樣,好像父親在二十年前就為自己的死設計好了一個模式,我想這只能證明什麼事情在他的心裏確實有一條明顯的界限,到了超越界限的時候,他自有一套既定的辦法,我認為對父親這樣寧折不彎的硬漢子,就是躲過了一九六六年的八月二十三,也躲不過九月二十三或十月二十三,更不用說長達十年之久的大內亂了,父親就是這樣的不可辱之士,他當時是採取反抗的態度,完全是以死相拼。算起來,父親臨死時整整兩天兩夜沒吃過東西,沒喝水,大概就在那湖水邊呆呆地坐了一整天和半個夜晚,他的思想會是多麼複雜,多麼痛苦,多麼矛盾。他一閉眼,一生一世都會呈現在面前,而一睜眼,又會什麼都不是,一片空白。父親這個為人民喜愛的作家和天佑一樣,含著悲憤離開了人世。」

  老舍在《四世同堂》寫祁天佑之死是這樣描寫的:「他的世界已經滅亡,他去到另一個世界裏去,在另一個世界裏他的恥辱才能夠洗淨。」老舍選擇了讓自己保有剛強挺立的方式活著。

  舒乙研究父親生前的作品對父親溢生景仰之情,敬稱「先生」之名,身為讀者的我們,閱讀便是對人間大師的深深禮讚。




● 2021年高雄文學館始與在地單位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合作辦理文學閱讀課程至今。藉由社大講師邱瓊慧老師每一學期精心的課程策劃,利用每周二兩小時的時間,帶領學員認識與討論從2021年的臺灣在地文學作品到2022年進到經典文學系列,拓展文學閱讀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