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經典文學】如果在人生邊上巧遇楊絳......_高雄第一社區大學X高雄文學館

如果在人生邊上巧遇楊絳......

講師/記錄:邱瓊慧

課程日期:112.05.02

  上週學員提及借閱《管錐篇》是忘之卻步,無法捧讀的經驗,就此,以楊絳《我們仨》作補充,書中提及錢鍾書寫作的蹇境:「《管錐篇》這類著作,他們容許嗎?鍾書乾脆叫他們看不懂。他不過是爭取說話的自由而已,他不用炫耀學問。」「他們」指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們,在這時代亂流裡,不輟寫作是錢鍾書尋得的安靜軸心。楊絳,真是錢鍾書生命的知音。


  錢鍾書贈言「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的對象是妻子楊絳,他曾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結縭60多載(1935~1998)的妻子,給了錢鍾書不同的人生風景,那是像「一縷清風,一杯香茗,一竿翠竹」「淡泊和溫潤」「雅淡如菊」的馨香風景。


  「隨遇而安」是楊絳先生的一生寫照,然而怹身處一世紀的年歲(105)是風雨交加的日子,身遇時代戰事的不安:第一次國共內戰(1927~1936)、抗日戰爭(1937)、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1950)、文化大革命(1966~1976);身遇生離死別的斷腸:1997年女兒錢瑗病逝、1998年丈夫錢鍾書離世,曾經擁有仨的三里河寓所成了87歲楊絳生命旅途的客棧,何日是歸期?是仨的團圓日?2016年5月25日凌晨,他們仨終於團圓了!然而,這寂寂的20多年歲月裡,楊絳先生又是如何處遇呢?


  楊絳先生著手整理多達7萬餘頁的錢鍾書手稿與書信,發黃易脆的紙張、模糊破損難辨的字跡,耗時5年,憑著毅力於2003年出版了40卷《錢鍾書手稿集》,2003年7月92歲的楊絳出版了創作散文集《我們仨》。接著,楊絳又將全家收入的稿費及版稅全數捐予母校清華大學,成立「好讀書奬學金」。寂寂歲月,安之若素,活出丈夫錢鍾書曾說「死者如生,生者無愧」的態度,期頤之年的楊絳仍是筆耕不輟,在生命輪轉裡,怹自有自己安靜的軸心。


  擬了一個問題讓學員與楊絳產生連結:「如果走在人生邊上,你巧遇了楊絳先生,你會請教怹什麼問題?」學員們寫下了他們的問題:

「你認為怎樣才算是走在人生中間呢?」

「你們之間沒有七年之癢?」

「如果您與錢先生不曾相遇,您會有如何不同的一生呢?」

「您如何平安行過,而不掉到深淵裡,靠的是什麼支持下去?」

「人生如何過得優雅?怎樣度過艱難時刻?」

「如何活在亂世裡能安然自處?」

「在遇到百年一遇的文革劫難是如何挺過的?」

「生命低潮時的信念與作法?」

「人生若是可再重來,您會選擇相同的人生?抑或是不同的人生?」

「為何人充滿慾望,利用奪取來強大自己?」


  「人生邊上」是錢鍾書在《寫在人生邊上》的序裡寫到「假如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96歲的楊絳寫成《走到人生邊上》隨筆集,可見錢鍾書與楊絳兩位大師在面對生命時的謙遜,如果個人生命如宇宙的一粒塵埃,怹們就是「如其所是地存在著」。


  學員們大多對於楊絳先生隨遇而安的「安」感到好奇,希冀能領會「安」的力量來源。於是便領讀網路文章<緬懷楊絳先生!她的名言照亮了我的文學之路>其中40句楊絳的名言,我略分為「命運與自然」、「世態與人情」、「修身與自持」三類,在領讀間,也算是邀請楊絳先生同行一會兒,不知學員們在其間是否尋得「安」的力量來源?


  其中有學員寫到:「只想感謝他們一家仨,活成烏雲邊上的那光與熱,慰藉著證明著人生的光明與希望。」這番話當屬我們身為讀者的共同感謝之意。


  課後,有位學員走來,向我說:「我只想靜靜地陪在她的身邊,走一段路」,我微笑著,生命與生命的同在,除了虔敬外,又是充溢著憐愛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