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尤利西斯》布魯姆18小時的漫遊
課程日期: 112.06.20
講師/記錄:邱瓊慧
《尤利西斯》(英語:Ulysses)小說以時間順序,講述了猶太裔的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 Bloom)在1904年6月16日在都柏林的18小時的日常經歷。6月16日,這一天是喬伊斯與妻子諾拉•巴納克爾(Nora Barnacle)的首次約會日子,成了他小說創作擇選的日子。而至今日,每年的6月16日被全世界的喬伊斯書迷紀念為「布盧姆日」,這一天對愛爾蘭人來說,是除了國慶日之外,每一年最熱鬧的節日。
在「布盧姆日」這一天,全球60多個城市都會舉辦慶祝活動。都柏林的街頭會有數千人打裝扮成書中角色的模樣,朗讀《尤利西斯》,重溫書中布魯姆在1904年6月16日早上6點到次日凌晨,遊蕩在都柏林的經歷。人們會在這一天舉行各種活動,會參觀布魯姆當時去的郵局、圖書館、藥房、海灘等,最後在位於杜克街的Davy Byrne’s酒吧慶祝。
《尤利西斯》布魯姆18小時漫遊的景況是如何呢?(略述)
早上8:00~11:00吃了早餐後,外出參加葬禮,先去郵局拿取筆友信件,這是以虛假身份、感情來安慰婚姻情感的落寞;到馬場是愛爾蘭人死寂的日常,經過教堂,思索彌撒儀式的意義;遇見朋友卻衍生出「丟掉」一詞的賭馬誤解。
早上11:00坐在送葬馬車,看著走巡的街景與人情,憶及父親的自殺與兒子的早夭,在與他人互動時,感受到反猶太而顯現的疏離感。到了墓園,思想生死的奧秘、死者安靈的儀式、屍體的分解與腐爛以及自己的墓穴,墓園讓他更珍惜活著的生命。
中午,與過去情人不期而遇而思索著肉體的老去與死亡;心中渴望愛,十分想念與妻子以前的愛情。遇到一位盲人,並協助他行路;因為廣告行銷工作去圖書館,在圖書館遇到斯蒂芬,並聽到斯蒂芬與一群人在圖書館的論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下午3:00~4:00布魯姆去了書攤買了書要送妻子、酒吧寫筆友的回信。
下午4:00~5:00在酒吧遇見狂熱民族革命者及善於精神敲詐的「市民」,展開一場充滿敵意、威脅、激諷的對話,談及死刑與就義、革命者的氣概、鬥爭及犧牲、酗酒與請酒、移民等議題,理性的布魯姆陷於敵意的脅迫之中---
晚上8:00布魯姆來到海濱,布魯姆遠眺觀望,看見了革蒂,布魯姆意淫,用欲望想像來擺脫白天總總的低落情緒。
晚上10:00到護產醫院探視生產的婦人,遇斯蒂芬與醫學生們以訕笑邪謔取樂的話語談論產婦生產話題,布魯姆為斯蒂芬感到悲哀。
晚上10:00~布魯姆尾隨斯蒂芬與醫學生們去了紅燈區。在酒精的催化下,布魯姆與斯蒂芬都陷入幻覺與意識的交錯茫然裡。
午夜,布魯姆與斯蒂芬衝離紅燈區,布魯姆以慈父的口吻告誡斯蒂芬,兩人分享彼此關注的話題,布魯姆談及旅行計畫及對妓院的看法,而斯蒂芬則是理性評述靈魂、民族主義、金錢與經濟等想法。
清晨1:00 斯蒂芬哼著歌,而布魯姆也回到妻子身邊。
18小時的行旅是一趟時空交錯、現實想像疊置、理性與形上的思辨、生活與生命的思索、失落與回歸的旅程。
百年前,喬伊斯是以意識流的手法、特殊的體裁形構出這趟18小時的日常行旅。意識流動的方式讓人物的生命更加具有「真實性」,同時,讀者需要全心投入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動,在腦海裡形構出情節與人物特質,像極了“拼圖”,透過讀者努力地拼貼時空流動、思緒變換的文字,漸漸才展現作品的樣貌。這就是意識流作品的特色。喬伊斯《尤利西斯》可稱是意識流的頂級之作。喬伊斯早期寫的15篇短篇小說合輯為《都柏林人》,是以敍事觀點出發,情節內容明白,以生命成長時間為軸,寫出小說人物生命囿限突破無力,意志晃移的主題,如果兩相比較,「布魯姆」這人物的性格樣貌就立體多了!讀者是在布魯姆的腦袋意識裡游移的,不是僅僅透過行為、言語來觀看人物。意識流的作品很難以故事情節敍述,它強調的是讀者閱讀過程的“拼圖”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