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2020/07/04~
活動地點:二樓文學討論室
主辦單位:高雄文學館
▌前言:翻譯我的海
「翻譯我的海」系列命名源自高雄詩人波戈拉《痛苦的首都》〈翻譯我的海〉一詩,透過讀詩會和工作坊兩種不同形式的活動,邀約創作者們和其他潛藏創作欲望的民眾,一起進行跨藝轉化的實驗。「翻譯我的海」取用波戈拉這首詩的核心:身體裡的記憶,透過翻譯,得以由海的意象現身。讀詩會透過《痛苦的首都》和《陰刻》兩本詩集,分別呼應創作中「語言成形」到和「創作如何處理生命經驗」,使其持續燃燒,讓感知的火焰蔓延至所有人的心裡。
因此,在諸多資訊的感知和接收之間,剖析作品作為靈感素材,與自身詩文字產出的對位關係、觸動過程。並且從詩集中選詩進行分析、從學員自身作品的解讀,交遞討論主題,大家都以創作者的身份,攜帶自己的現代詩作品,提出各自書寫的問題,共同討論擷取的路徑與瓶頸。
而在工作坊的部分,由高雄在地刺繡藝術家盧冠伶所帶領的刺繡圖文工作坊,先以波戈拉〈翻譯我的海〉為基底文本,示範轉化成圖像刺繡作品〈月光〉,也會將波戈拉於讀詩會對於選詩的解說,提供給工作坊學員參考,供其比對不同載體帶來的感官差異。
圖文工作坊透過刺繡教學,詩的字句、記憶的畫面,透過一針一線的手感、構圖與閱讀速度的限制,從創作經驗經發,帶領學員從承載多重感官的回憶之中挖掘意義,並運用線條化、多媒材,完成構圖與擷取方法。
▌刺繡圖文工作坊:第一梯次
除了從波戈拉的詩作為共同討論的文本,刺繡圖文工作坊學員也可以選擇帶自己的文本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有一位學員選了吉本芭娜娜《廚房》,她說對於她而言,廚房是她所有療癒、感受到自己的創作世界的泉源,她選的句子是:「如果有天死亡來臨,我希望我是在廚房嚥下最後一口氣」。我們對照波戈拉的詩集《陰刻》,也有引用吉本芭娜娜《廚房》:「只有我和廚房殘存相依,我想,這畢竟好過只剩我獨自一人。」當波戈拉寫著:「在廚房:我是唯一的/生者,恆憂傷於數種死物的聚集」學員卻認為,擺置那些食材,最後攪拌成一道新的菜色,淋上自製的醬,這樣的組成、養分,最後回歸到自己的身體中,對他而言是食慾的飽滿,也是心靈的滿足。於是,這個成員的刺繡作品,主題是關於數種物質可能呼應自身的矛盾和共存,成為她作品的圖像設計。另外,還有〈尷尬時刻〉構圖是鏟屎官與貓咪,在多媒材的選用上就真的帶自己貓咪的毛來織入刺繡;〈窺視生活的人〉是一個夜不成眠的眼睛,被煩惱包圍,使用的複合媒材是跟上一段工作有所暗示的蕾絲材質;〈像一件靜物被擱置經年〉、〈我是木,等你溫柔地燧木〉的學員,則是既參加讀詩會也參加工作坊,實際體會從閱讀轉化成創作,文字與圖像,閱讀感官與記憶連結的創作方法。
▌書寫與創作成果
●幽靈的自述
〈盤旋〉◎幽靈1號
雜亂的訊號
偶爾竄進時間的裂縫
交疊於眼前的繁瑣
偶爾原地打轉
妄圖繞開一切的抵抗
忽視於眼前的渺小
門心自問,自始未曾接納
倒不如釋放 釋放早已存在的迴路
任由泛黃的紙,
吞吐歲月流轉的片段印記。
●刺繡作品
〈像一件靜物被擱置經年〉◎幽靈1號
我是一個念舊又喜歡到處撿東西的人,冠伶老師說可以準備想跟刺繡作品結合的小型物件,我準備了一些。F編問乾燥葉子從哪得到的,那是文學館兔角蕨盆栽上掉下來的蕨葉;而斷裂的指環是我與朋友逛街時買下的指環,旅遊途中發生爭執後斷裂了,一直捨得不得丟掉,所以封存在夾練袋裡;夾練袋內有一條白髮,是我結束第一份工作後長人生中的第一條白髮,原本要當成串珠的線,融入刺繡作品,取捨後並沒有使用上述的材料。
我選的是波戈拉的詩集《陰刻》中〈靜物〉這首詩:
|靜物|波戈拉
像一件靜物被擱置經年
經年沒有哀傷
而我不再。屬於你
曾經的手觸
我屬於
延遲的時光
像一件靜物。
被注目。
也曾被輕易過的眼光。
不再被他者想起。連遺忘都忘了。
就等同。
物體的死亡。
擷取詩人波戈拉詩作中「擱置」、「手觸」、「注目」、「輕易」的四個詞彙,在刺繡老師冠伶的引導下,依循自己選擇的材料和刺繡的節奏,產出這幅作品。很感動能透過這幅刺繡作品,讓擱置經年的斷裂戒指有了新的注目形式。結粒繡代表指環的斷裂面,補丁的灰綠布料勾動曾經試圖修復指環的心情,平針繡繡出的綠葉,期許伴隨身旁的靜物能帶給自己嶄新的力量。以太極的符號做為構圖的輪廓,輔以綠色調,意喻開拓、勇於嘗試的信仰,正編排在適切的軌道上,任由我在碎裂的綠光中無懼黑暗與迷霧,永遠有閃爍的光芒指引我前行。
▌講師介紹
●波戈拉
一九八五年生,高雄人,世新大學中文系畢。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獎項,著有詩集《痛苦的首都》。《陰刻》,原為雕刻手法,意謂將內心想述說的話挖空。透過書寫來完成「軟性的革命」、「無聲地抵抗」,建構屬於傷害之文明。108年高雄青年文學獎新詩類評審。
●盧冠伶
寫生刺繡家,工作室據點於高雄,以刺繡為根基,採取不同媒介進行創作,產生不管是材質上或是背後的概念,互補與碰撞進而產生思考以及新的物件語言。
▌跨藝實驗線
2020年高雄文學館將會啟動「文學品味線」、「跨藝實驗線」、「地方紀實線」、「社群培力線」、「典藏轉譯線」幾個學推廣路線,每個路線包含「講座」、「對談」、「工作坊」、「展覽」、「專欄」等不同類型的系列活動。「跨藝實驗線」一方面透過不同領域的作品欣賞,開發書寫、創作的面向;另一方面,從共同文學作品為出發點,透過不同藝術領域,進行感官轉譯。
以圖像文學推廣為脈絡,設計不同層次的系列實驗企劃,創作者們無論是從詩句轉成多媒材裝置藝術作品,或者從腳本轉成圖像作品的創作者,都要帶領學員們進一步挖掘新的創作可能。而高雄文學館也從108年開始透過高雄青年文學獎推廣的圖文創作基礎觀念設置圖文創作的徵文類別,更進一步在109年修訂徵文類別為「圖像文學類」(青年文學獎報名頁面:https://www.ksml.edu.tw/ksyl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