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2021/07/15~2021/07/15
活動地點:雲端
主辦單位:高雄文學館 × 高雄青年文學獎
約定了七月中旬的下午,我們展開一場探索創作的旅程。
邀請身兼作家、同時任教於高雄市立龍華國中的沈信宏老師,在雲端一起討論關於「作文」與「創作」之間的差異。從立意需求面向切入,討論兩者的基礎寫作技巧、思考方向,以及情感層次。
如何開展「創作的起手式」
起初,我們先從「好的作文」開始定義。在升學過程中不斷接收到的作文方法,除扣合命題、立意明確、文字流暢外,情感的細膩鋪排與展現也能使文章加分,這大概是我們對滿級分作文範本印象的輪廓。那麼好的創作呢?比起透過無數引用證明自己的論述,說著可能與自己完全無關的故事,沈信宏老師認為,「創作」首要,是必須面對自己──無論好的壞的、或明亮或深沉,真實的那一面才是創作最珍貴的核心。
所以,「創作的起手式」應該如何開展?
「我覺得是觀察身邊周遭的事,然後說好一件故事。」這是沈信宏老師給青年們的建議。將生活當中的細節,與家人的相處、朋友的交往、校園日常等等,當中的快樂悲傷都是值得被寫下來的,「這些事情,在青春裡都是閃閃發亮的耶,」他說,「看著你們的文字的大人們,我們都是如此羨慕,你們還擁有閃閃發光的日子。」所以不須害怕沒有題材可以創作,或是在當中尋求所謂的「意義」或是「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曾經歷過的事,讓它們成為寫作的養分,重新消化這些情感和過程。寫出來,就成為你的創作了。
讓人產生共感的創作
所以直接將情感描述出來就會是好的創作嗎?或許並不完全如此。創作並非直接將所有情緒展露,而是在消化許多情緒以及對事件產生複雜的感知之後,將它們轉換成文字,書寫自己情感時保持一點點的距離和適當的節制,從外圍抽絲剝繭、慢慢深入情感核心,這比起一開始打開所有的自己,更有說故事的能量。
好的創作,是可以讓人產生共感的。但如何書寫個人情感的同時,也讓讀者產生共感呢?
參與文學獎,轉換對話對象
我們在觀察歷屆高雄青年文學獎和台積電青年文學獎的獲獎選文後可以發現,這些青年創作者處裡的內容並非是複雜的議題,甚至他們只是透過單純的對人物、生活的觀察,由物件至意念,將隱隱流露的情感好好地傳達給讀者與評審。
或許大家都明瞭通往獲獎的途徑是什麼,這些路可能比想像中要明確許多,但要如何拿捏好書寫的力道,則需透過大量的閱讀與創作練習積累,讓文字更加貼近你想說的故事、靠近你所想到達的彼方。
於是一起讓創作回歸日常,在疫情的日子裡開始練習觀察生活,或許在平凡「沒有題材」、「沒有故事」的更細微之處,萌發一點觸動。
⊕ 沈信宏 │ 講師
高雄人,現任教職、夫兼父職。清華大學台文所畢業,中正中文所博士生。曾獲國藝會與文化部創作補助、若干文學獎。曾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與小說選,入圍「2021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著有《雲端的丈夫》、《歡迎來我家》。與妻子經營FB專頁「我是信宏爸爸,偶爾媽媽」。
⊕ 創作之鑰座談系列 │ 簡介
如果你還在前往文學的路上,喜歡閱讀,但對創作依然徬徨。
「我想要更靠近創作。」於是想要開始書寫自己......
如果你也一樣,這裡提供一條路徑。因這些講座正為此而誕生。
今年高雄青年文學獎邀請到身兼創作者與國中國文教師的沈信宏、高雄作家林達陽,與我們談論從校園到文學,如何繼續走在創作這條路上、如何開始練習寫作;也邀請去年高雄青年文學獎圖像文學類組評審潘家欣以及藝術領域教育工作者鄭伊璟,相繼在高雄青年文學獎的講座系列中,為同學提供不同類型的鑰匙,等著大家開啟大門,展開自己的創作旅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0年高雄青年文學獎 │ 推廣活動列表
▞ 「創作之鑰」系列 ▞
7/15 (四) 14:00 - 16:00
原物觀察誌──創作的起手式 │ 沈信宏
7/17 (六) 19:00 - 21:00
那不是氾濫的災害,是遠航共濟的預備──那些來自文學獎的遙遠祝福 │ 林達陽
8/14 (日) 14:00 - 16:00
圖像文學創作共讀會 │ 高雄文學館 I編
8/21 (日) 14:00 - 16:00
從文學視覺藝術到美術教育現場 │ 潘家欣 × 鄭伊璟
>>>>>>>>>>>
▞ 升級禮包 ─「創作訓練工作坊」feat. 想像朋友寫作會 ▞
升級套裝 ◎ 創作能量覺醒
8/8 (日) 13:00 - 16:00
新詩_場 │ 鄭琬融
8/15 (日) 13:00 - 16:00
散文_場 │ 林巧棠
8/21 (六) 13:00 - 16:00
短篇小說_場 │ 班與唐
8/22 (日) 13:00 - 16:00
文學社群 │ 黃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