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2021來去台語文學ê山茶園系列講座-10/03百年追求──臺語文學史綜觀

 


活動日期:2021/10/03~

活動地點:雲端

主辦單位:打狗台語開講社、高雄文學館、台文博覽會


#活動紀錄 #台語文學系列講座 #百年追求 #臺語文學史綜觀

 

❝我們所知的台灣史,是台灣人的歷史嗎?

 

講者邱偉欣從學校課本中學到的台灣歷史講起,他指出歷史處理的多是政治、經濟等殖民政權的治理過程,並無法從中看出台灣人的歷史。而從文學發展可以看到台灣人的歷史。

 

❝文學發展要從哪裡開始?文學又是什麼?

 

口碑文學

文學最早的起源可以從口碑文學開始,亦即口傳文學。在文字尚未成為紀錄工具之前,透過口耳相傳以故事留下先民的智慧。這些語言留下的故事、往後的文字記載神話故事,都漸漸脫離工具性的文字使用,也就是說語言文字脫離有目的如制定法律、規章、考試等使用方式,進展到可以透過語言表現引起人的情緒反應、擴張深化人的思想,文學就此而生。

 

❝臺語文學主要分成漢字與羅馬字(白話字)兩個系統。

 

約有以下時間點,介紹台語文學遇到的阻礙與進化:(因時間有限,故講者僅簡介。)

1.白話字發展歷程約自1885年至1969年,從《教會公報》發行到國民政府禁用。

2.台灣話文運動於1930年代發生。

3.台灣歌仔冊落於1920年代盛行。1920年代以前多是商人自中國上海、廈門等地進口,而非台灣本土的歌仔冊。

4.1945-1980這段時間因為國民政府的壓迫,而使台語文學遭壓迫無法發展。

5.海外臺語文學運動於1969年倡議。

6.國內母語復振運動是於1980年代推動。

 

❝口碑文學(口傳文學)有哪些留下來的呢?

 

鄭坤五(1885-1959),高雄九曲堂人。

是為口碑文學正名的第一人。

文學立場是維護傳統漢文、支持台灣話文。

著有科幻小說〈火星界探險奇聞〉、長篇歷史小說〈鯤島逸史〉。皆為當年第一本以文言、臺語方式寫作而成的奇想小說。

其主編《臺灣藝苑》其中有一專欄《台灣國風》,不僅紀錄台灣之採茶褒歌,亦分析評論褒歌內容。

*《臺灣藝苑》合訂本由春暉出版社陳坤崙社長將其合訂重新出版。

 

歌仔冊

歌仔冊是先由歌仔先演唱,再由他人記載下來使其流傳的歌本。可以反映當時代人對於時事的感受或時代特色。因此歌仔冊的性質有歷史類、創作類、商業廣告類、或時事勸世類。

如《辛酉一歌詩》,內容記錄戴潮春事件,由賴和記錄下來(1926)。十多年後,由楊守愚重新抄寫,跟賴和確認某些段落,又找歌仔先重新演唱,最末將成品刊登於《台灣新文學》的雜誌上。


❝白話字世俗化

 

原本白話字的出現是傳教士為於台灣順利宣教而開發、使用,用來行使宗教事宜,如聖經的翻譯、教會事務等等。後來漸漸從宗教事務逸脫,「白話字」被應用在批信、日治、散文、小說等書寫,為更多人所用。


❝台灣話文的產生

 

台語漢字書寫自有其社會基礎,早年民間的用語習慣,如歌仔冊裡的文字即為如此。另外便是在日本時代,透過台日對譯、台日字典、公學校教科書等累積、影響的書寫習慣。然而前述在某些知識份子眼裡皆非正統漢字,無法了解;因此他們嘗試發展「台灣話文」,用漢字寫台語。這在1920年代引起「台灣話文論戰」,到底台灣人要用什麼樣的語言說自己想說的話?


❝白話字的沒落與重生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政府禁用漢文、全面進行皇民化,白話字創作只剩《臺灣教會公報》。日人後來亦驅逐在台灣的英國傳教士,《台灣教會公報》被廢。國民政府來台後,先禁用日文,後來禁用方言。1960年,賴仁聲出版《可愛的仇人》算當時最後一本白話字出版作品,接下來,「台語文學」即進入了黑暗時代。

 

講者帶著大家從歷史的各時間點來看台語文學發展與推廣的歷程,有白話字小說、台語詩、散文等。


那麼這些作品都在哪裡發表呢?解嚴之後,臺語文學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風向》雜誌(1989-1992)是解嚴以後第一本使用臺語白話字的雜誌,後來許多雜誌都是漢羅混用。2000年之後,出現如《臺文戰線》雜誌,是鼓勵創作者以自己的書寫法發表文章,因此我們會看到不同書寫臺語的方式在雜誌上出現。

 

最後講者也向大家介紹許多臺語文學作家,並期待只要一直講台灣話、書寫台灣字,那麼台語文學就不會有結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