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2019/06/30~
活動地點:一樓咖啡空間
主辦單位:高雄文學館
▌ 活動流程/選文
●流 程:
第一階段|品嚐本次讀書會限定豆款,也是咖啡師針對選文烘焙的「閱讀心得」。
第二階段|針對本次兩款豆子,進行手沖體驗。
第三階段|企劃專員導讀,選文的討論與分享。
第四階段|針對手沖實作與味覺聯覺,進行書寫練習。
●選 文:
1. 〈我這一代人〉◎胡晴舫《我這一代人》
2. 〈跟總統一起坐三、四站〉莫偉◎佩特˙洛姆,柯琳˙馮˙艾禾拉特,欽昂埃編;罕麗姝、廖珮杏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F編導讀
「
Q:你如何用詩來描述國家的歷史?
A:在這段軍事獨裁以及世上最久、長達六十六年的內戰期間,發生了那麼多暴行與苦難。我們同理這個苦難,而我們的情感就反映在我們的詩作之中。現在,甚至宗教在我心中已無多少地位。唯獨詩、同理心,還有對和平的渴望。這些已足夠讓人過上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
讀到這段貌昂濱的採訪,是我決定介紹《緬甸詩人的故事書》給大家的關鍵。舉辦文學咖啡讀書會小小的願望,是每月一次,帶給大家一個停住腳步的機會,撐開兩個小時,回望生活,回應自己的渴望,就在這些仔細聚焦的感受中,一點一點的把握日子的價值。
每一次的選文主題不同,這次以兩位1969年出生的創作者,和他們描述時代的作品:一位是之前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就推薦過的作家胡晴舫,台灣出生,旅居世界各大城市。一位是詩人莫偉,來自緬甸,一個軍事獨裁、內戰長達六十六年的國度。
以「時代:我們的外在議題」為本次的品嘗核心,我們雖然共享同一個時代,但是接收資訊的起迄時間不同,便決定我們接收到的時代整體意念也不相同。同時,當我們閱讀描述一個時代的文本,也會因為過去生命經驗的落差,而有著對文本完全不同的詮釋感受。那麼,當我們透過讀書會兜集不同文本,在個人「選擇」與「共讀」之間,個體與文本相遇的認知差異,如何透過讀書會被確切具現化,並得以透過這個管道彼此意見交換?
陌生文類和陌生文化,都可以成為讓原本固著的世界開始液態流動的機會,所以每一次文本挑選,都盡可能包含不同類型的文類,提供文學偏食族跨越文類的口味,一如咖啡的酸與苦,有時跨越心理門檻,只需要多一點推介,就有機會嘗試到不同味道。同時,也會主動挑選游移在文學創作框架外緣或者具有實驗意義的文本,不讓大家停留在閱讀舒適圈。
如此一來,導讀過程就需要提供品嘗技巧,並連結它如何開啟生活和創作的想像,亦及,我們如何吸收一份原本不知如何消化的營養?透過咖啡的體感,把這種複雜的想像化為身體的感應。
而為了讓共讀意義更明確,分別以緬甸和台灣兩位1969年出生的文學創作者,一篇散文一首詩,以同一個時代為濾鏡,觀察他們共構的時間,一如他們描寫的空間像是「對話」那樣,也同時觸發現場經歷不同時代的人的「對話」空間。
而兩位1970年代長大的作家,他們在這個階段將我們所處時代的樣貌,化為文字,交付給我們。飲下咖啡的滋味,也想著我們接下來的重大選擇,將會改變所屬時代的走向,對於一致性的追求,是否保有足夠堅定的反思?
▌咖啡師陳易揚的烘焙心得
這次咖啡師為我們烘焙兩款限定豆:
「現代性會是我們的巨大翅膀嗎?」
「正確答案」
它們分別是以伊索比亞水洗、日曬、哥倫比亞水洗的配方豆,多元而豐富的味道,詮釋其實沒有真正的「正確答案」,沒有固定組成的多層次感受。以及用女神藝妓,也就是哥斯大黎加多塔莊園的水洗豆,詮釋現代性的分析與鮮明感,但這種對於每一種狀態明確的進行分析的作法,真的能夠帶我們翱翔於世界之中嗎?
口味方面,兩款豆子的差異也和兩者的隱喻互相呼應,「配方豆」在香氣方面,就有很複雜的香氣,而有綿長的茶感餘韻。「藝妓豆」的香氣很明亮,口腔觸覺和尾韻都很快就收尾、結束了。複雜的世界一如複雜的尾韻,在多種元素的細節都飽滿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有美味的風景。
單一味覺的體驗,雖然因為簡易、明確,可以直指,也易於辨認,但是可能也少了機會能夠帶動複雜情緒。這時候,又要引述一段貌昂濱:「詩的本質核心就是同理心。這就是為何我認為詩中最重要的是情感,而不是形式或風格。有些人或許會首先看中形式。但是,若沒了情感,生而為人還有什麼呢?」
▌書寫練習
●夥伴A
一九九一年我出生,生活點滴在現在來看色彩是灰色調的。這並不表示我童年生活黯淡,而是說明我如何看世界。我腦海中的顏色並不豐富,而是充盈著黑白的文字。我對前一個時代滿懷好奇,想知道它的故事。同時又有點用力地去體會我的當代。有種焦慮來自不知如何探知前代的故事,從被語言封住的心靈。
●夥伴B(幫兩支豆子取了名字)
藝妓豆名:甜美的薄紗
配方豆名:衝浪手都在等的浪
●夥伴C
1993年,出生的這個時間點,有剛搭建好的世界藍圖可以走,父母說未來孩子有無限可能,只要能讓他接觸更遠的地方。過生日的孩子聞到成長的雀躍。
直到有人將地圖雙手撕開,媒體及政治人物對青少年喊,少年少女觸動的新泡沫化,融在深不見底的骯髒河裡,仔細一看還有工廠排出的非法零件漂在表面。
更多人走上街頭,吞下大人說又老又澀的那些事情,留下的尾韻在喉嚨間傾出,身邊的任何人都能聞到……一股清爽甘甜的咖啡香。
●夥伴D
民國62年。
那年我一出生,時間便失去真實的時間。
日光節約時間,我也忘了我幾時出生,前進還是倒退。對嬰兒意義不大,對台灣,卻是嬰兒走向大人的起點,不能靠外力支持了,自己要想辦法站起來。大人們努力工作,在半夜的加油聲中補充第二天的元氣,小孩在布袋戲中轉換英雄和狗熊,作文不忘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
在高雄我老是迷路,但中國的山川鐵路卻連作夢也能背完,有那麼一天,世界暗掉了,連卡通都不能看的童年,偉大的領袖走了,然後我長大了,離開高雄,走向台北,再……
●夥伴E
我出生的那一年1978,胡晴舫的文章,或許名為「我的上一代、我的這一代、我的下一代」更為恰當。她的敘事文字:
推疊、充足、條列、詳述、複雜、有點沉重;「現今世上某些群人的努力的生活模式」←→「作者她有著不同的論點」;沒有誰絕對說得對或錯。
台灣有些人努力要恢復並深信的人情、理想←→作者認為是一種逃避現實的鄉愿。
台灣有些人要尋根、文化、自我認同←→作者認為群體的集體意志並不存在。
但她提醒了我:「現代性的不確定性」→道德與理想不能把世界帶到我的前面。
「面臨這沉重的世界,如果不懂得輕盈飛翔,只會跟著世界沉淪」→我需要大笑,能夠不把世界看得那麼嚴重的機會。
需要在現實中遊走時,我喝一點點「藝妓」水洗手沖咖啡(2g/50cc)
需要笑一笑,幽默時,我會想喝一點點「義式」配方手沖咖啡(3g/50cc)
大概這樣就可以。
●夥伴G
一九九八。
從這數字開始,節奏似乎就變了。
原本想大概會從今早出現的「那個」聲音開始0--從而未停的腦中聲音裡,突然與心體感有感應的吧--「ㄎㄨㄣˋㄉㄨㄣˋ」,出現在大雨中在公車窗景邊迎接遲到的時刻,一面是「睏盹」,一面是「困盾」。
這些日子跟著在製作關於哈瑪星的紀錄片,高雄那新舊接特明顯的地方/5min停在這,我繼續偷寫。
弄到深夜,弄到深夜,今早還是鼓氣想來,甘不甘願的,這也挺現代的,真可愛。
●咖啡師
從我有太多的感受開始,雖然很多,但都微弱。或許這是一種信仰,我們信仰去感受去拆解去重組,但會不會我們只在做一件事情:我們在成長,長成我們的樣子。
咖啡好喝嗎?文字很好嗎?我想那不是重點。重點一直都沒變,只是永遠找不到,找不到這世界的重心,四處尋找也是沒用的。因為要停下腳步,看看自己才有機會發現。發現我們是自己的「神」,自己是自己世界的重心,如此去感受才能不盲目的追尋--這是自我拆解的過程吧?
十分鐘很久,總想給世界帶來些什麼,但我也要記得我是什麼?感謝F編,感謝文學和咖啡,感謝大家。還有一分鐘。好久喔!真的不能停嗎?手很痠,但還能忍受,已經有人起來走路了。
●F編
一九八八。這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今天我從很充裕的時間,不知不覺又揮霍到剩下五分鐘,而這五分鐘,又用來反省活動的過程:我為了獲得大家心目中的「時代」不擇手段,我在意每一句話的刺探,忽略表述的完整只存在於我自己的內心,我占用大家沉澱思考的時間,只留給人們五分鐘給自己。在我的時代,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垃圾不落地」和「周休二日」。環保意識使得我從小就知道「回收」並關注科技在此事上的進程,然後面對不能回收的核廢、塑膠,充滿敵意。「週休二日」的意義,則是在30歲後開始上班族的工作,才真正明白它的意義,生命與休息的穿插,是現代生活中小小的補充與體會。然而也是在巨大的安全結構想像中,我才安心地打撈這兩件人類的小事。
▋文學咖啡讀書會
每月一場,週六_10:00-12:00,擇時公布,預先報名、無低消限制。
「文學咖啡讀書會」的核心目標,是以咖啡體驗工作坊的經驗為基底,在閱讀和寫作的引導過程中,強化文字與咖啡風味的隱喻關係,並且實際上以咖啡味覺的開發對應閱讀的想像,來認識作品。讀書會夥伴在咖啡香中,同時進行文學閱讀與分析的學習歷程,「烘培深淺」呼應文字質地的輕重;「不同的處理法」則呼應一個主題怎麼發展出不同內容。而透過實作調整、找出自己想要的風味,則是把味覺與手沖體驗的連動關係,對應更進一步,書寫和創作的練習。
▌攜手相伴咖啡駐館計畫
●每週六_常態營業時段:
六月起,常態營業時間僅每週六13:00-17:00。
營業時間內,低消一杯飲品即可入座。
●每週二至五_預約時段:
每週二至週五09:00-21:00,共有以下兩種方式可申請使用:
︱方案A:活動合作:免場租、但須低消入場、無最低人數限制。
︱方案B:團體包場:每人低消一杯飲品入場、最低人數十人以上。
欲洽詢方案A、B,敬請私訊「攜手文學咖啡館」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