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經典文學】《人性枷鎖》的生命對話_高雄第一社區大學X高雄文學館

 《人性枷鎖》的生命對話

課程日期:112.11.28

講師/記錄:邱瓊慧

  課程進行前推薦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影片第二集談及「社交恐懼症」的心理狀態,就好像被圍困在玻璃空間裡,自己無法走入別人世界,而自己卻近似透明地顯露在別人注視的眼光裡,無可遁逃,也無法反抗,在充滿暴力的羞辱中幾近窒息。看到這集影片時,聯想菲利浦的童年時代的心理狀態是否也如此痛苦難受?以致於菲利浦透過模仿他人的言行舉止,不時告訴自己這些不堪的受暴經歷僅僅是一場夢而已。挫傷的經歷讓菲利浦失去了自我,也因此,在往後的歲月裡,經歷的種種事件,菲利浦都在與挫傷的自我對話,同時也重新地形塑自我。


  一幅畫、一首歌、一首詩、一部電影等不同的閱聽經驗,皆能開拓我們的閱讀心靈,幫助我們更貼近文本人物心理活動。


  接續前幾週擬定的議題彼此分享。


  家治提到菲利浦情感的枷鎖是來自他迷戀的心理狀態所致,他追索愛情的行為,到了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他理性盡失,如藥石罔然的病患。何以如此呢?玉書提到:是否是菲利浦的自卑心理,導致他自己覺得他是沒有資格被愛的,因此,當被貶抑屈辱時,只能噤聲接受。確實,年輕的菲利浦的確活出這樣的模樣。隨著時間的流轉菲利浦從醫學生實習醫生專業的學習看到疾病下的人性,後因投資債券失敗,落到身無分文而被迫輟學,陷入打工營生的窘迫,期間感知體察人情的冷暖樣態,這種種經歷讓菲利浦攝取了人生智慧,再回溯自己過往經歷,菲利浦有了智慧的眼光,重新檢視自己的軟弱痛苦茫然的歲月,也重新詮釋與領會,給了自己更踏實的力量與方向。


  細讀小說全本與觀看改編的電影是截然不同的。


  素蓮分享閱讀文本時,對「克朗蕭」特別有印象。克朗蕭是深愛法國生活的英國詩人,他常坐在「丁香園咖啡館」的角落喝酒,成了菲利浦與幾位共同學畫朋友「朝聖」的風景。有一天,菲利浦問他:「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克朗蕭回答說:「人生是一塊波斯地毯,不是自己去體會是沒有意義的。」「一塊波斯地毯」!閱讀《人性枷鎖》後的領會是:發生在成長歲月的每個事件故事,都是一條條不同顏色的棉線,散佈零亂,然而就編織而言,每一條線都扮演圖案重要及絕佳的角色,不要輕看或放棄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喜怒哀樂,學習如何編織成美麗且獨特且唯一的圖案,才是最為重要的。即是人生的詮釋與意義是自己賦予的。

如同高獅分享現今的生命狀態:「年長的我,心中已建立著一套整備系統化的度量衡,用這把尺去丈量世界,歲月累集的智慧,我已不再年少青澀。」在歲月裡不斷地記憶交錯、心智縱橫編織,便會漸漸織就成一張屬於自己人生的「波斯地毯」。


  菲利浦在法國學畫的那段時光,讓我聯想到大學時期三五好友相聚,談論天馬行空的話題、思辯著抽象意義、執著闡述著理想理念、憧憬描摹著未來生活圖像,青春奮進的年少時光裡,總有位像克朗蕭一樣的精神導師。閱讀當下,時空流轉,是菲利浦又似你我的青春年少。


  閱讀《人性枷鎖》彷彿看見人性百態,舉凡任性、懶惰、嫉妒、固執、散漫、貪婪、不勞而獲、投機、幻想、浮華、自私、自戀、自負張揚、見異思遷、傲慢、多疑、奢侈、畫地自限、偏執、急功近利、無原則、輕諾寡信、衝動、盲從、報復心、僥倖、強求完美等等人性的弱點,均展現於毛姆《人性枷鎖》的人物群像的意識裡,看著他們套著枷鎖過日子,有人卸下枷鎖,多數人背著枷鎖直至死亡,令人唏噓。


  更使人悵然的是,人性弱點在時間長河裡像是一處漩渦,從《人性枷鎖》所描寫的青年「克勞頓」身上,彷彿看見中年的「克朗蕭」年輕時意氣風發談吐不凡的模樣;彷彿可以預見青年克勞頓也會背著枷鎖一步步走向與克朗蕭相同的命運,好似「重影疊像」,更顯得人性鎖枷的沈重感。


  毛姆在閱讀態度及經典作品的擇選方面提供頗有見地的看法,可以閱讀《毛姆閱讀課:最偉大的10部文學經典》,與毛姆共讀經典文學,亦是閱讀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