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邊緣》情節介紹2
課程日期:113.05.21
講師/紀錄:邱瓊慧
課程開始前為下一堂《流浪者之歌》的譯本作了簡單的介紹,以便學員們作選擇。
以勞瑞為何選擇蘇菲作為婚娶的對象開始,提及《奧義書》裡的「業」、「因果」、「自我」的概念,勞瑞從蘇菲身上看到自己生命「逃避」、「躲閃」的另一面───放棄、墜落、沉淪、麻木、死亡。如果以榮格心理學的角度,生命是一個整體,那麼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也是必須的。因此,勞瑞就是蘇菲,而蘇菲也是勞瑞,彼此是可能在環境的傷痛裡,重新得到新的自己的,勞瑞是如此,可惜蘇菲沒有。玉書問:勞瑞得道了嗎?我的回應是:不知道。只能明白勞瑞已走出戰事的創傷,在不斷對生命叩問的過程裡,找到了安定的心神與繼續好好活著的力量,只要生命繼續活著,就會有故事發生,必會產生詮釋故事的能量與能力。
介紹小說裡與勞瑞相遇並得勞瑞相助的另一女子---蘇珊。蘇珊出身貧苦,隻身到巴黎,想要努力掙脫貧困、扭轉命運,她選擇依恃畫家為生,與畫家同居,當起畫家免費的模特兒並為畫家打理生活起居,然而,當她覺得畫家毫無才華時,就會果決離開,另尋出路。當她愛上畫家時,她孕育生命,即便所愛畫家離開了她,她仍無悔地將撫育金及孩子交託給鄉下的母親,決意在巴黎繼續生活。然而,一場疾病無情地剝奪她的生存能力,她身陷絕望中,此時勞瑞幫助了她,待她痊癒後,她仍是選擇過往的生活,與畫家同居,但不同的是,她開始為自己過往蘊育的美感學習轉成創作的能力,她開始在畫布上畫畫,從開始流溢出過往畫家們的風格,漸漸地形塑出自我風格。蘇珊的生命是十分具有韌性的,她分析現實、妥協現實、利用現實,總覺蘇珊的生命是扎在泥淖裡不斷奮力竄根竄莖,向水面探求生機的一株草,她掙力地開出花兒,活出她要的樣態,不卑微也不妥協。
提及小說的「扁平人物」,伊莎貝的丈夫格雷與伊莎貝的母親布萊利太太(露易莎)應該算是。格雷將工作能力視為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在經濟危機破產後患了身心症,在勞瑞的協助下喚起自我的治癒能力,然而,他仍然依恃著外物,就如同破產後仍佯裝上流社會分子,依恃伊莎貝舅舅的遺產東山再起一樣。發生在生命的故事僅是故事而已,仍然故我。布萊利太太(露易莎)生活重心以是以傳統為主,生活圍繞丈夫及女兒為中心,雖然常隨擔任外交官的丈夫遊歷,但這些經驗並沒有「轉化」成自己的,老年的她僅能活在回憶裡,說著不合時宜的話語。
艾略特可算是戲劇的「丑角」人物,有著近於荒謬的人生觀點,但又因為真實不虛飾掩藏,又讓他的世故顯出可愛之處。艾略特十分重視社交圈的名位,視名聲與社會地位為生命的全部,耗費錢財與時間,就是為了讓自己能躋身於上流社會,在社交圈裡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提升藝術與美的鑑賞力,以藝術為工具,用來拓展財力及人脈的連結;有了財富,就投力教堂的建置並依恃宗教勢力,讓家族擁有貴族身份及地位。然而,年老的他困於病疾,被社交圈排擠棄如敝履。即便如此,他仍以在世的價值觀來安排自己的後事---「我四處打聽,得知他們家的防腐技術特別好,相信你不會草草了事。我要穿著祖先羅里亞伯爵的禮服,佩戴他的長劍,金羊毛勳章則掛在胸前。棺木的挑選由你決定,低調不浮誇為主,但得符合我的身分地位。而為了避免添麻煩,我希望委託湯瑪斯.庫克公司承辦遺體運送事宜,並派人護送棺木到埋葬地點。」(文中的你指毛姆)毛姆依艾略特的遺言為他穿上大禮服時,遺體「貌似威爾第早期歌劇的和音歌手,抑或虛張聲勢的唐吉訶德」,充斥著荒謬與諷刺的情狀。
最後,要介紹是扮演時空轉換,串連人物生命故事的連結的人物---毛姆。一開始毛姆一直是客觀理性觀照周遭友人生命的改變,態度是近似冷漠的。隨著十幾年的歲月,他見證了勞瑞尋求生命真理的歷程,毛姆的生命情調也起了些微的改變,在客觀理性的態度外,更多了包容、同理、尊重與瞭解的情感流動,當他揭示伊莎貝冷漠自恃的一面,卻沒有語言的批判;他無法認同艾略特的人生價值,卻能同情艾略特執著的苦,於是為他偷取宴席邀請函、為他安排教宗的祝禱、完成艾略特的遺願,尊重他入斂入葬等細節安排;當知悉蘇珊賄賂媒體編造出身與過往事例時,以平等尊重的態度看待蘇珊爬升上流社會的現實面向;當聽取蘇菲的遭遇時,不僅僅同情蘇菲的生命困境,更是明白蘇菲求死的心境,疼惜蘇菲淒苦的靈魂,得知蘇菲死訊後,安葬了蘇菲,送她走完苦難的此生。
如果問我比較喜歡毛姆《人性枷鎖》與《剃刀邊緣》哪一本?我的回答是:《剃刀邊緣》,原因是,我從《剃刀邊緣》讀到了「溫柔」二字,宛若「上善若水」。你呢?喜歡哪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