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文學青年們請跟我來】作家後記︱潘家欣︱圖像文學場︱說書的語調

「文學青年們請跟我來」讀書會

圖像文學場 : 用眼睛,或是用嘴巴找故事?

作家後記

文 | 潘家欣

 


說書的語調—圖像文學類工作坊小記

高雄青年文學獎中的圖像文學類,是一個非常新穎的競賽項目。媒材涵括了漫畫、攝影、現成物、插畫等等,只要是和圖像文字有關的都納入參賽範圍,這一點其實精確捕捉了未來世代以「圖像」為引導動能的趨勢。


但是,圖像與文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媒材,如何順暢運作還要得獎?最早期評選該文類時,會看到大量將文字配上插圖,或是單張攝影圖配上文字說明的稿件,這樣子的作法當然也可以歸為圖像文學,但是這類的作品往往沒能獲選,理由恐怕是因為欠缺了說書的力道。


力道不是篇幅,說書可長可短,可以是單頁的作品,也可以是三部曲。敘事結構、媒材、色彩也都不是關鍵,要如何做出圖像文學的好作品?不只在文學獎獲選,而能夠真的打動人心、甚至後續有出版或影視化的可能,其實訣竅與其他作品無二:找到一個值得被敘說的故事,好好地把它說出來。


好故事怎麼來呢?在工作坊活動中,我提出「小廢物」的構想,請學員從無用之物中找到自己的線頭。每個人心中認定的小廢物都不同,但是那都乘載了一段生命經歷。從無用之物著手,不急著寫出何等偉大的作品,反而會是偉大作品的重要起點。傳統文學有所謂「大題小作」、「小題大作」的寫法,「大題小作」指的是大型的議題,要從平凡的微小處來寫,例如《鐵絲網上的小花》其實就是從一介小人物的視角出發,進而指明整個歐洲都必須直面納粹政權屠殺無辜種族的悲哀。而「小題大作」,則是越平凡近人的材料,要以大規模大氣勢去處理,才會寫出趣味。如同《瘋狂星期二》是一則令人莞爾的奇想小故事,主角是平凡的青蛙,作者卻用宛如《沙丘》那樣的大篇幅與節奏去處理,讓讀者能在鉅細靡遺的細節中大笑。


年輕的創作者往往急於完成「大作」,就容易在作品裡把話說死。所以鼓勵大家往無用之物去找尋,而學員也確實都摸出了自己的線頭。摸出線頭以後就必須去找尋、想像線頭將編織成的是什麼樣的結構。而往往作品會做「壞」,原因就是作者太急著給出正確答案了。在工作坊討論時,學員們參與非常熱切,而我其實很有意識地在示範:「如何向創作中的自己提問?」「如何切出讓觀眾可以進入的破口?」也就是後退、抽離與留白。這些技巧說起來簡單,許多人早就知道,實際做起來,還是不太一樣,這就是創作的魅力,因為做起來的永遠會跟計畫有一點不一樣。即使是說過上萬回的本子,說書人每一次表演的手法、心境、聆聽這個故事的人,都不一樣,如此一期一會。我也希望可以提醒圖像文學類的創作人,去設想、去理解,閱聽自己作品的受眾,可能有各式各樣的人,什麼才是你想敘說的核心?如何將私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可以被大眾共鳴,進而感動其他人的作品?


最後一步,才是最困難的風格形塑。風格取決於創作者對自己的理解,色彩計畫、媒材運用的理論,終究是理論,也唯有創作者親自去感受運用,才會成為自己的血肉。正如顏水龍經過日、法異地旅行之後,才從心中深深認定:台灣的顏色,就是太陽的顏色。這是創作之路上最美麗的試煉,前功盡棄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失敗也很美麗。因為你心中的故事,或深深吸引你的物事,一定值得被以不同的聲調、不同的角度,一說再說。那就拿起筆來吧!



2024 「文學青年們請跟我來」讀書會

贊助單位|文化部

指導單位|高雄市文化局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圖書館、高雄文學館


高雄文學館 H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