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經典文學】聊聊《愛在瘟疫蔓延時》_高雄第一社區大學X高雄文學館

  聊聊《愛在瘟疫蔓延時》

課程日期:114.10.07

講師/紀錄:邱瓊慧


愛情,是人類生命的主旋律,然而,因著各種因素而有了「變奏」,甚至是「變調」。前些時日學員分享一段動人的影片,敍述一對愛好南胡、古箏樂器的年青戀人,原本要在畢業之際演奏一同譜寫的曲子,無奈因為戰爭,致使兩人分離,多年音訊全無,唯有不完整的樂音伴隨著獨活的時光,男子說,樂曲古箏旋律部分只能用思念來低吟淺唱,行至耄耋之年,南胡依然幽幽獨自拉著弦聲,沉浸在往日的思念裡。可喜的是,歲月有情,讓已年老的兩人能夠重逢,昔日譜成的樂音能夠在兩人南胡、古箏協奏下,得以完整演出,彌補因戰事而造就殘缺的遺憾。


  進行共讀之先,請學員們分享讓自己感動的愛情故事:


故事一:

  雙方在貧富差異不被祝福的狀態下結婚,又迎來癌症無情的打擊,死亡的離別,仍然不能削弱愛情的力量。雖然旁人很為他鰥居而感到心疼,但是他仍守著彼此的愛戀而活著。


故事二:

  青春年華似花的年歲,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女孩,為愛懷了孕,男孩蛻變成風,消失無影無踪,女孩終日在往日諾言堆砌的圍墻打轉,精神打了個死結,「他來看我了嗎?」成了無法解開的咒語。

 

故事三:

  花樣年華、多才多藝、落落大方,她的璨爛馨香吸引了眾人的眼光,卻在愛情跌了跤。愛情似刀,她殺了自己,一切都凋萎,所幸她的家人不放棄他們的愛,用愛搶救及等待而活了下來;朋友們用陪伴談心作她支持力量,她雖然成了殘障,卻勇敢地讓生命在愛裡重建與重生,並且再次勇敢迎向愛情,孕育新生命,讓愛情不死,活得更朗闊。


故事四:

  戰事是非常時期,同時也為愛情婚姻帶來非常狀態。這個故事像極了許地山的〈春桃〉。戰爭時期士兵成家不易,加上軍令限制,娶妻談何容易?家又何在呢?真真是難比上青天。兩個男子說好合娶一妻,用休假隔開了碰面機會。後來,女子懷了孕生子育兒都當自己的親兒。當愛情被禁錮時,總還是會流動的,從禁錮的縫隙裡長出花來,即使怪異不凡,卻充滿了活著的力量。


故事五:

  這個故事是刊登於104年10月16日金門日報副刊〈我是八三么的女兒〉,作者母親在離世前才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兒女。在封閉的金門,32歲的母親與60歲退役老兵成了親,開了麵食館,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母親的過往從來沒有人提起,街坊隣居都噤聲未語,都以溫柔平等的態度接納當過軍妓的母親。這份相互撫平時代傷痕的愛情是全村人感同身受的,新生命的來臨也是全村人共同守護的。作者強調父親對母親的愛是高遠至善、悲涼時代下的愛情是平等且超然的。


  聽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提了「令我們感動的愛情故事裡常涵有那些因素在其中」的問題。學員們回應道:「提昇心靈的悲情、帶有責任感、階級差異、有犧牲精神、在善變中保持忠貞、充滿義氣、錯過的扼腕、時代壓力、宿命、文化差異、社會價值觀、現實壓力」等因素。


  再請學員分享談及愛情的文學或電影的作品。學員們的回應極為快速,一提及名稱,就有人頻頻點頭,連稱是是:《刺鳥》、《長日將盡》、《遠離非洲》、《似曾相識》、《羅馬假期》、《金玉盟》、《我倆沒有明天》、《西雅圖未夜眠》、《電子情書》、《情書》、《麥迪遜之橋》、《如果還有明天》、《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傲慢與偏見》、《咆哮山莊》、《亂世佳人》等等。談及愛情主題的作品真是不勝枚舉呀


  問題是:馬奎斯竟然是以一個讀者熟稔的主題……愛情,來破解諾貝爾文學獎的魔咒之吻,長篇小說《愛在瘟疫蔓延時》會帶給讀者怎樣的閱讀感受與領會呢?期待共讀時光一同尋求解答。